“毒气战”中走出的抗肿瘤药,现在除了抗癌,还有其他用途
有一类抗肿瘤药物,其前生是“毒气战”中的主角,现在叫做“烷化剂”。例如,临床仍在应用的氮芥、环磷酰胺等。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药物。
“烷化”这两个字,指的就是这类药物在发挥作用时,和DNA做的那些事情:利用化学结构上的一个或两个烷基,与细胞内的DNA、RNA或蛋白质中的亲核基团发生作用,DNA、RNA、蛋白质失去电子,药物分子获得电子。如此一纠缠,细胞内的这些大分子就会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DNA链断裂。
从上面这一小段的描述可以看得出来,“烷化剂”干的事情有点“绝”:这是直接朝着细胞的遗传物质下了手啊。DNA结构都被破坏了,还怎么复制下一代啊?让细胞“断子绝孙”,真是 “人狠话不多”的药物。
没错,这的确是一类够狠的药物!尤其是在一百年前。
烷化剂的前世今生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芥子气,就已经作为毒气战中重要一员,在人类发展上扮演了很不堪的角色:使用不到一年,1.6万人中毒,4000人死亡。
这么厉害的武器,交战双方自然都会对这种毒气进行研究,在对受到芥子气袭击的伤病员进行血液学检查时就发现,很多伤员的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都发生了下降。
脑洞大开的人类在这个时候,想到了“淋巴瘤“和白血病”,患上这些疾病的人,常常表现出很高的淋巴细
胞计数或粒细胞计数。既然芥子气可以降低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那么能不能搞点事情,用来治疗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呢?
直接用芥子气是不行的:毒性之大,能不能治病先不说,剂量稍微大一些,直接要命。好在有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可以用,很快,一种名为“氮芥”的药物,审时度势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方,被人类选中。耶鲁大学医学院先是在动物实验中确定,该药治疗小鼠的淋巴瘤有效,并在1948年开始了临床试验,1949年,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适应症就是抗肿瘤!
可以说,氮芥是抗肿瘤药的开山鼻祖,祖师爷级别的药物。
烷化剂是怎么起作用的?有意思的是,氮芥可以用来治疗癌症的原理是什么,在这个药物上市之时,却是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因为,哪个时候,DNA的双螺旋结构还没有被发现呢(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结构),怎么能知道氮芥是如何与DNA发生关系,继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呢?
要说起来,这类药物起作用的方式,的确是够硬核。问题是,他是怎么区分哪些DNA是肿瘤细胞的,哪些是健康细胞的呢?
答案是:暂时还分不清!
这也就是,这类抗肿瘤药的通病:选择性差。管他是什么细胞,有DNA在,那就,攻击!
具体表现就会是较强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攻击了骨髓中造血干细胞,那么就会出现造血功能的下降;攻击了胃肠道黏膜细胞,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攻击了毛根细胞,就会造成脱发;攻击了生殖细胞,就是出现月经失调或不育。
所以,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限制其使用的最大障碍,促使人们继续寻找相对而言,更具有针对性的药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药物。
用烷化剂做化疗,是不是对身体伤害特别大?氮芥的上市,只是烷化剂故事的开始。到了1959年,德国科学家筛选了1000余个氮芥的结构类似物,终于有了重大突破:环磷酰胺的表现特别突出,烷化剂的春天就此开启!
环磷酰胺是氮芥和磷酸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虽然化学结构中也有类似氮芥的结构,但是在体外,这个药物可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不会兴风作浪。但是,到了体内之后,先经过数轮代谢,生成4-羟基环磷酰胺。
正常细胞中,继续进行酶促反应,转化为代谢物4-酮基环磷酰胺及羧基化合物。这个化合物没有毒性,顺利通过,最终排泄出人体。
但是在进入肿瘤细胞后,肿瘤组织中缺乏正常组织具有的一些酶,不能进行上述转化,于是乎,烷基化能力开始显现,肿瘤细胞的DNA受到重创!
不损伤正常细胞,只对肿瘤细胞开火!这,恰恰是人们希望看见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体外试验的结果,并不能等同于体内实验实际效果的原因之一。下次开开个专题来聊聊这些事)。
于是乎,环磷酰胺在众多烷化剂中脱颖而出。
化疗的确是双刃剑,但是化疗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的出现,还是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举例来说,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常常是来势汹涌,多为恶性程度高并有全身播散倾向的弥散性淋巴瘤。在上世纪70年代,大约只有20%的患儿能够生存下来,但是现在的治疗方案能够使75%以上的儿童治愈。其中,COPADM方案就是治疗方案之一,该方案中就用到了大剂量的环磷酰胺。
烷化剂除了在抗肿瘤领域外,在风湿性疾病,用以在治疗较严重及有致命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有人会问了,都说化疗很痛苦,这类药现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怎么样?
虽然烷化剂的应用还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的出现,但是人们也不是就此束手无策。很多不良反应,包括呕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都可以通过各种辅助药物的应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用药剂量以及精细化的疗程,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化疗药物不是战场上的毒气,更不是洪水猛兽。驯服好药物,让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一直是医生和药师们毕生的追求。
#滚蛋吧肿瘤君# #青云计划#
参考文献:
[1] 李兴军.环磷酰胺药理学及其在儿童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3):220-222.
[2] 庄雅云,周成合,王渝芳,等.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281-1287.
[3] 武丽君,石亚姝.环磷酰胺的涅槃重生:从“杀人魔鬼”到“救命天使”的美丽蜕变[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22(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