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在肝癌进展和治疗中的影响
肠道内微生物能够诱导肝癌发生,据此我们推测其会对已存在肝癌组织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外的一项研究就把重点放在了这一问题上。他们研究了肝螺杆菌( Helicobacterhpaticus,小鼠肠道内微生物,已被证明可诱发肝癌)对由黄曲霉索B1和肝炎病毒诱发的肝癌组织的作用。
其实验假说为菌群移位到肝脏所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是促进肿瘤发展的主要机制,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却截然相反。实验结果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细菌侵入了肠肝之间的淋巴组织,从而说明肝螺杆菌对于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需要通过菌群转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我们证实了肝螺杆菌改变了肝和小肠细胞中上千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干扰了一系列转导通路,而NF-kB就位于被扰乱的转导通路网络的中心。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肝螺杆菌表现出的远距离肿瘤促进作用可以用几种机制来解释。
第一,肝螺杆菌可以破坏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并激活特定受体,使得有害细菌及其产物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血液循环;
第二,寄居于小肠的肝螺杆菌会诱导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释放如细胞因子等的分泌因子,并作用于肝脏;
第三,肝螺杆菌可能会扰乱肝肠循环的反馈系统,例如与胆汁酸循环有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已经有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肠道内的菌群紊乱会导致循环系统中脱氧胆汁酸(DCA)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升高的脱氧胆汁酸浓度会诱导人体内衰老的细胞进展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phenotype,SASP)从而分泌如IL-6的细胞因子,损伤细胞DNA诱发肝癌;
第四,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于肝脏之间的微生物信号的传递可能通过树突状细胞来实现。
以上几种机制并非互相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在人体和小鼠体内侵袭性较强的肝癌细胞中经常可以发现Wnt B-calenin 传导通路发生异常。我们发现在黄曲霉素诱癌小鼠模型中,肝螺杆菌正是通过激活这一传导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组织的生长。
人体的幽门螺杆菌与小鼠的肝螺杆菌存在同源性,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癌发生之间的机制尚不明确,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揭示,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之中,肠道微生物群小肠和肝脏之间有着复杂的交互对话,而这就为早期肝癌预防提出了新的见解。多个实验观察发现携带有幽门螺杆菌(Helicbacter spp )的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的筛直很有可能会对肝癌的早期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如前文所述,循环系统中脱氧胆汁酸含量以及人肠道内合成脱氧胆汁酸细菌的数量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通过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很有希望为肝癌的早诊和预防提供新的见解。
临床研究表明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肠道菌群紊乱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预后。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改善肠道功能、恢复肠道菌群稳态,降低循环系统中内毒素水平,从而改善肝癌手术预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虽然对于肠道菌群和肝癌之间的研究有很多,但绝大部分机制的阐述仍停留在动物模型阶段,应用于人体显得说服力不足。目前临床上的统计数据证明了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肝癌风险这一结论, 但机制尚不明确。未来的研究会进步确认会诱发肝癌和增加肝癌风险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并期望通过研究其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肝癌提出崭新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Harada K, Ohira S, Isse K, et al.Lipopolysaccharide activates nuclear factor-kappaB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sand related molecules in cultured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Lab Invest, 2003,3: 1657-1667.
[2] Seki E, De Minicis S, Osterreicher CH, et al.TLR4 enhances TGF-beta signaling and hepatic fibrosis. Nat Med, 2007, 13:1324-1332.
[3] Yu LX, Yan HX, Liu Q, et al. Endotoxinaccumulation prevents carcinogen-induced apoptosis and promotes livertumorigenesis in rodents. Hepatology, 2010, 52: 1322-1333.
[4] Naugler WE, Sakurai T, Kim S, et al. Genderdisparity in liver cancer due to sex differences in MyD88-dependent IL-6production. Science, 2007, 317: 121-124.
[5]Rogers AB. Distance burning: how gut microbespromote extraintestinal cancers. Gut Microbes, 2011, 2: 52-57.
[6] Huchinson L. Liver cancer: Gut mierobiota feedsobesity-induced liver cancer. Nat Rev Clin Oncol, 2013, 10: 428.
[7]Calvisi DF, Conner EA, Ladu S, et al. Activationof the canoniceal
wnt/beta-cateninpathway confers. growth advantagesin c-Myc/E2F1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liver cancer. J Hepatol.2005, 42:842-849.
[8] Ponzeto A, Pelicano R, Leone N, et al.Heliobacter infetion and eirhosis in hepailio cXi eariagei is it an inocentbystander or a trublemaker? Med Hpotheses, 2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