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 : 癌症|胰腺癌将成为第二大癌症杀手, 有好办法吗?

文 / 全球医生组织
2019-04-13 00:25

欢迎个人在朋友圈转发分享

如需平台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美国AACR年会期间,我们密切关注了三大癌症领域最新进展:1、儿童肿瘤;2、女性肿瘤;3、"癌症之王”胰腺癌。欢迎业界同仁参与我们的国际交流,共同推进上述三大癌症领域的精准治疗和国际远程医疗合作。

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期间,我们密切关注了三大癌症领域的最新进展:即:1、儿童肿瘤;2、女性肿瘤; 3、“癌症之王”胰腺癌

近期,我们将通过微信公共平台(sasctm),对这三大癌症疾病做系列综述和报道。真诚欢迎业界同仁参与交流,共同推进我国在儿童肿瘤、胰腺癌和女性肿瘤方面的精准医学研究和国际远程医疗合作。

胰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

根据美国CDC统计,胰腺癌属于少见癌症,约占所有癌症病例3%。 但是,几十年来胰腺癌发病率一直在快速上升。

除了胰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似乎胰腺癌总与一些社会名流和企业大咖息息相关。比如,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先生就是患胰腺癌而英年早逝,否则还不知道今天的苹果把全人类带领到哪里去了。

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先生也是身患胰腺癌而最终把他的天才男高音歌喉带给了上帝。

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挑战极限”主持人雷贝克先生最近告诉他的粉丝们,他正和胰腺癌做斗争。

去年夏天,灵魂女王艾瑞莎·富兰克林也宣布患胰腺癌,还有好莱坞著名影星Patrick Swayze和Michael Landon也都死于胰腺癌。

著名的Barbara Ann Karmanos癌症中心负责人菲利普博士说,许多迹象表明胰腺癌和一些诱因相关。这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线早期关注它的希望。

比如,随着人们寿命延长,老龄人群易患癌。如果肥胖和中老年人突然患上2型糖尿病,则患胰腺癌的风险增高了。在美国,肥胖和糖尿病是在飙升的两大健康问题。

最致命的胰腺癌难以早期诊断

菲利普博士说,最常见且最致命的胰腺癌是腺癌,占胰腺癌95%;神经内分泌肿瘤占5%。腺癌比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具攻击性,易扩散转移。患有神经内分泌型的胰腺癌患者生存几率更大些,即使进入4期或远处转移,如果治疗方案恰当及时,依然有希望控制进展。但惨痛的现实是,目前所有胰腺癌患者确诊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10%。这是医生难言的事实!

根据胰腺癌专业网络调研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有如此低的存活率;到2030年之前胰腺癌有望取代结肠癌,成为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

与此同时,大多数癌症包括肺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精准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或者开发出更有效且精准疗法;或者通过筛查,如结肠镜检查、乳房X光检查等,早期发现进而早期治疗,这已被证明是改变患者生存状况至关重要一步。

可惜针对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在过去20-30年里一直原地踏步,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新药和其他先进治疗,仍然有限或仅仅是个别患者现象。

当然,越来越多基因水平的研究提示了一些易患胰腺癌高风险因素,例如携带BRCA基因突变,或中老年新发2型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患者等。研究人员需要密切跟踪随访这些患者是否有患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目前最佳方法提高治疗这种“癌症之王”的几率是:

早期确诊,当它很小且限于胰腺组织时,没有扩散至邻近淋巴结;具有高水平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医生能够清除胰腺癌且不留下任何癌细胞。这种最佳情形可能在不到20%的患者中出现。遗憾的是,通常患者确诊已经是晚期了。

目前,寻找和选择最佳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更积极开展临床研究试验。问题是在美国只有不到5%的胰腺癌患者有机会参与临床试验。欧洲国家开展临床试验比美国稍微多些。

晚期胰腺癌的迹象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网站提供的资讯,患有早期胰腺癌的人可能没有任何迹象或临床症状,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

  • 黄疸、眼睛和皮肤变黄;

  • 深色尿液和浅色或油腻性粪便;

  • 皮肤瘙痒;由于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

  • 腹部或背部疼痛,癌症牵拉腹部或背部疼痛;

  • 消瘦、无饥饿感或无意识体重减轻;

  • 恶心和呕吐;

  • 胆囊和/或肝脏肿大;

  • 50岁之后,突患2型糖尿病。

近期我们将通过视频简介在胰腺癌领域国际肿瘤机构和专家团体,他们是:

— —

胰腺癌疾病多学科会诊MDT专家团队

— — — —

哈佛医学院丹纳-法伯癌症中心胰腺癌团队

— — — —

霍普金斯医院森迪科米癌症中心胰腺癌团队

— — — —

宾夕法尼亚大学阿伯瑞森癌症中心胰腺癌团队

— — — —

梅奥诊所癌症中心胰腺癌团队

— — — —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胰腺癌团队
— —

本届论坛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领悟政策精神,瞄准发展方向:

行业标准的重点是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的重点是保障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为此,论坛将聚焦探讨“跨越从数量到质量的鸿沟”。明确精准服务人群,解决刚性需求和有效管理。让远程医疗服务做到“随处可及、无处不在”。

二、安全和质量为核心,规范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