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否存在被“治愈”的可能性?

文 / 清华细胞治疗
2019-04-05 16:32

— 2019年慈济苏州健康促进营第一期活动

这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突破传统认知的疑惑——癌症会被“治愈”吗?

曾经有位肿瘤权威专家在私下的场合摇头说:“癌症就没有‘治愈’这个说法。”因为毕竟,我们很难见到罹患癌症后没有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被疾病夺走生命。

甚至有些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患者生存期如果超过五年就被誉为“抗癌明星”。尽管也存在极个别癌症患者存活几十年的现象,但因为不具广谱性,所以无论医生还是大众都可能认为这是“运气好”才有可能实现的个例。

但个案也许就蕴含着某种启发呢?我们可否提出一个假设——癌症也存在着被“治愈”的可能性?

苏州慈济志业园区

为探索和穷尽这个假设,在阳春三月的苏州慈济志业园区,我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爱是人间最好的药”健康促进营活动。

广邀各位国内知名专家和癌症患者及家属共聚一堂,一同探讨疾病的秘密和生命的意义。

开场手语《认识你真好》欢迎各地亲友

▲老朋友们相聚一堂

大家认知的“健康”概念漏了一部分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细胞治疗研究所张明徽教授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无病,心里不苦。

但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只关注在“身体”层面的症状,却不知心里的“苦”影响力更大,也同样会通过身体的异样来呈现。

张明徽教授为大家讲解《认知免疫与癌症》

有个流行的说法,癌症患者1/3是吓死的,1/3是治死的,1/3是病死的。此言不虚,我们对癌症的死亡认知会让患者陷入极度恐惧,会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系统性崩溃,所以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是反反复复,甚至会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疾病恶化。

身体和心灵是不可分割的系统,互相影响、互为转化。

场下观众认真听讲

身体产生的病痛可能来自两个层面

人,如果比喻为一台电脑,它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身体部分相当于“硬件”,很多基础条件是“出产”时就预设好的。

而心灵部分相当于“软件”,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系统是否能顺利运行,全依仗于“软件”的定期维护和升级更新。

当电脑出现故障时,最直观的现象似乎都是硬件有毛病,比如运行速度慢、图片打不开、播发卡顿等等,但现在大家都明白,那是垃圾存储太多的缘故。

让不良的情绪、病痛都交给垃圾桶带走

类比于疾病,我们除了关注身体层面引起的症状外,还可以思考这场疾病是否为心灵层面的一种隐喻?

来自台湾台北慈济医院的陈美慧护理长,她是安宁缓和医疗照护的专家,在课堂期间与大家分享了一则忧伤的故事。

台北慈济医院 陈美慧护理长

她曾护理过一名年轻的妇科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已到晚期,腹腔的肿瘤生长已突破了缝合口并造成伤口的破溃脓肿,苦不堪言。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美慧护理长明白这位患者已到生命最后的关口,但多年安宁照护的经验告诉她,这位患者可能还有隐痛和不安深深埋在心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抚慰、开导和努力,患者才吐露出不为人知的童年受侵遭遇,并一直无法原谅父母,所以心里的“怨”郁结在了身体里。

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在美慧护理长细心的陪伴和照护下,患者终于放下了心结,走向了安心与宁静。

这个故事就是很典型的心里的“苦”呈现在身体表相的案例。

美慧护理长讲述的许多故事让在场学员感动到落泪

所以,每场疾病也许都有它们自带的生命密码,只有完全理解和解读了这个密码,疾病才有可能真正的破解。

现代医学技术尚未关注到“软件”出问题

为什么很多疾病尤其是癌症无法根除?为什么现代技术已研发出分子水平的药物了却依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呢?

如果我们跳出思维的框架,是否可以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也许现代医学目光一直聚焦在“硬件”上,所以大家尝试在解决“硬件”的问题上穷尽一切办法,其实素不知可能是“软件”出了状况,容易治标不治本,只消除或缓解了症状而已,但无法永不再犯。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模式进行疗愈

素食+减食的生活方式

要解决“电脑系统”的问题,可以从能量的摄取方面入手,先从改变饮食结构开始。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甘业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饮食与肿瘤的关系》的讲座,列举了许多癌症的发生与饮食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如以肉食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欧美国家,癌症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而以食用蔬果素食为主的印度则癌症发病率就相当低。

肉类食物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是分子结构复杂,人体在消化分解时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并产生更多的垃圾。

北京大学医学部甘业华教授讲述《饮食与肿瘤的关系》

张明徽教授也谈到人类后天出现的多数疑难杂症与饮食过量和食谱有直接关系。通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减食”状态,相当于对于人体系统进行了一次“重启”。

而且有数据显示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控制肥胖,三高,泌尿系结石,轻度银屑病,白癜风,失眠抑郁等临床疑难杂症。

复食后如果食谱改为偏素食,疾病状态会彻底消失,如果饮食谱恢复到以往状态,症状会逐步反弹,这充分说明现代社会的多种疑难杂症都是不当饮食造成的,尤其是过量和过度烹饪的肉食。

▲营队期间为大家准备的精美素食和点心

爱是人间最好的药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获得远超临床预期的生存期,甚至不药而愈。这些患者往往心胸开阔,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生态度。还有些有坚定的信仰,或者有良好的家庭亲情友情关照。

开阔的心胸,暖暖的人情,坚定的信念,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吗?

在两天的营队里,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患者和家属们都会发现,每一个微笑,每一束鲜花,每一句问候,每一颗精致的点心,每一次击掌和拥抱都有深深的疗愈力。

温馨的问候、开心的脸庞、热情的拥抱都是最好的疗愈

情境转化,人文关照所带来的积极心理变化,对身体疾病的改善和健康态的提升值得医疗界重视,自然疗法可能是现代医学的有效补充。

心念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陈佳楠小朋友在四岁时患颅内肿瘤,手术后的他左眼失明,右眼视野缺损。由于治疗的副作用,12岁的他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但是他与大家分享自己经历和想法时,确有成年人般的见解和高度。

饱受病痛折磨并无数次进出医院的陈佳楠某次就医时,深深体悟了病痛的苦难,并祈求全天下正遭逢病痛的患者能将所有的艰辛都让他一个人承担就好,实为不舍众人所苦——愿天下无病。如此的大爱大愿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今,他端正坐在台上,给台下听众开出抗病药方:开心、快乐、笑眯眯。他还说,如果忘了怎么笑,很简单,张开口露出8颗牙,就是最美丽的笑容。

心中充满大爱并热心做环保的陈佳楠小朋友

慈济志工褚衍琴师姐不仅是位肺癌患者而且是位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2007年被医生“判刑”只有四个月的生命,当时是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关怀的感恩户。

受到志工们的感召后,一心一意为慈济环保志业尽力。如今12年过去了,随着心念的转变后,她的病痛也再无踪影。

张明徽教授与褚衍琴师姐

如何让疾病无所遁形?爱,是人间最好的药!

全家福

THE END

如果你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