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导弹”——靶向治疗把晚期癌症转成慢性病
一说起晚期恶性肿瘤,大家想到的都是“没救了”。中国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肺癌一旦确诊,大部分为晚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只能使用“含铂类药物的化疗”,其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那么,人类对晚期恶性肿瘤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其实不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够让患者延长生命,甚至将癌症转化为慢性病的“秘密武器”——靶向治疗。
化疗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通过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途径,让药物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又称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作用,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如果把人类与肿瘤的缠斗比作打仗,化疗就像是张艺谋电影中的箭雨,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实施无差别伤害,而靶向治疗更像是将肿瘤细胞囚禁起来,任其自生自灭。靶向治疗能够有选择性地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影响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避免了一般化疗药物的无选择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因此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前段时间充斥各媒体版面的“天价”抗癌药格列卫,正是一种用来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药物,能将白血病变为可控的慢性病,因此被称为“抗癌奇迹”。格列卫的面世,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5年存活率从30%提高到了89%,且在5年后,依然有98%的患者得到了血液学上的完全缓解。
任何医学技术和手段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也多少存在在局限性,靶向治疗也不例外。它只是除放化疗和手术治疗的另外一种手段,它们的适用症状、使用手段和毒副作用均有很大不同,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手段。
相对手术和放化疗,靶向治疗需要做基因检测,加上很多靶向药物从国外引入,价格较高。2018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公布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并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与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这其中就包括14种靶向药物。对于没有医保的靶向药物,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赠药计划获得,在治疗4-5个月有效后终身赠药,可以为患者节约大笔费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采取靶向治疗,因为肿瘤的产生原因是多样的,并不依靠一种方式治疗,决定患者是否适用于靶向治疗的关键是基因检测,如果没有找出明确的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是起不到作用的。
手术对于早期肿瘤是首选,是目前根治肿瘤最重要的途径,对于晚期肿瘤也可以活检取得病理,从而为基因检测提供重要的组织标本。靶向治疗仅仅是晚期肿瘤的另一种治疗模式,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同时,靶向治疗千万不能自行按症状服药,必须遵医嘱治疗。此前有报道说,一名60岁的男性肿瘤患者在前期治疗好转后,经微信群聊中的病友介绍,自行口服两种靶向药物,最终导致皮疹、发热、胸闷,送医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靶向治疗也并非“药不能停”。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当一条通路受到抑制时,肿瘤细胞会不断自寻“生路”,选择其他通路合成自身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久而久之可使分子靶向药物失去作用,即产生耐药性,这也就需要专业医生定期检测,并提供新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