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不痛不痒,早期4个“信号”莫忽视,最好去查一下胃镜!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可以说是一个"沉默"的健康杀手。由于病发时,少有症状,往往在发现后都已进入中晚期。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在》当中指出,我国早在2015年,就约有49.8万国人死于胃癌,数据已经超越了全球的一半。
警惕胃癌早期的4个"信号"
1、 胃部痉挛
胃癌患者在初期阶段时,时常会出现胃部痉挛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胃部经常处于频繁蠕动的状态,再加上平时饮食不规律、或经常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药物等,导致胃部功能异常,引发胃部痉挛。
2、 口臭
口臭是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在食用过多重口味食物可能会引起口臭,长期不刷牙也会引起口臭,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一直出现口臭问题,需当心身体出现异常,引起重视。
胃部出现疾病也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由于胃部当中的食物未能消化完而引起发臭,这样的口臭问题,并不能因为刷牙而得到缓解。
尤其是当胃部出现癌变引起的口臭问题,通常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部出现炎症、溃疡甚至是癌变。
3、 食欲差
在出现胃癌症状后,经常性的胃部痉挛、嗳气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食欲;甚至还时常伴随着恶心、呕吐等问题。
一般食欲差的现象会在一个月左右消失,但是当发展到这样的情况时,胃癌患者的身体已经已经有明显的消瘦了。
4、 身体消瘦
实际上不止胃癌,很多癌症在出现后都会有身体消瘦的症状。胃部出现癌变,需要吸收营养,就会消耗到属于身体的营养成分,身体吸收营养受阻,就会出现消瘦的现象,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癌细胞繁殖,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身体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瘦,这也是胃癌正在恶化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大,如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往往会被胃病困扰。
大多数胃癌,都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胃病,最后发展成胃癌。
4个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胃部的"根源"
1、 吃太快
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为节省时间,很多时候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实际上,吃饭吃的过快非常不利于肠胃健康。
饮食过快,食物咀嚼不够细致,消化困难,易损伤肠胃粘膜,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引发慢性肠胃炎症。
2、 吃太饱
吃的过多,不只是会增加体重,很有可能撑出胃病。饮食过量,超出胃部接受能力范围,胃的负担加重,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由于胃黏膜上表皮细胞寿命较短(2-3天修复一次)。如果上顿食物未能消化,下顿又快速将胃部填满,就容易导致胃黏膜修复不及时,使胃液分泌过量,损害胃黏膜而产生炎症。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引发胃糜烂、胃溃疡,甚至是胃穿孔,危及生命。
3、 吃太冷
天气逐渐转暖,人们也开始接触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冷饮、凉拌食物、雪糕等。
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温度维持在37℃左右,消化道当中的大部分酶,只有在接近人体体温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催化,当温度过低时,催化性和活性都会有所下降。
如果吃了太多凉食,胃肠道温度下降,消化能力也随之减弱,很容易导致胃痛、恶心、呕吐的现象。
4、 不规律
胃病是吃出来的疾病,不规律的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肠胃最不好。早上不吃早餐、午餐随便应付、晚餐暴饮暴食,都属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长期不规律饮食,不仅会给胃部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牵连肝、胆、肾等多个器官,危害身体健康。
三分治、七分养,这些养胃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1、 运动健养
有肠胃病的人,可以结合自身条件,适度的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2、 补充营养素养胃
数据表明约有86%的胃病患者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导致,其他则是因物理性胃粘膜损伤所致。
美国VITY维他命杂志报道,姜黄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补充足量的黄姜素可以有效抑制Hp感染
在浓度为3.4mol/L的液体环境下,24~48小时内幽门螺杆菌出现典型的凋亡趋势,胃溃疡及黏膜损伤出现良好的修复效果,除了修复胃粘膜损伤还对胃腹隐痛、胀气、反酸、烧心等症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所有姜科植物的块茎中均有一定含量的姜黄素,如生姜、洋姜、南姜等。青岩姜是目前所知姜黄素含量最高的一种,约0.36mg/g中的姜黄素含量是普通食用生姜的36倍。
胃不好的人,可以取适量青岩姜代替普通生姜食用,或每日取2~7克青岩姜沸水冲泡代替茶饮,当然了喜欢食用生姜的朋友也是可以食用生姜。
3、 生活规律
睡眠不足,身体过度劳累,容易导致身体部分器官出现短暂缺血现象。其中就包括胃肠道,胃肠道缺血就会导致功能絮乱,分泌功能失调,胃液分泌过多,损害胃黏膜。所以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睡眠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