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癌症之后,我才懂得了这些道理
几乎每个人一听到“癌症”俩字就会心里发颤,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和这两个字沾上边的人,无疑是走在死亡的边缘。影视剧尤其喜欢“癌症”这个设定,由此来展现人物矛盾,推动剧情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癌症却更像是命运替普通人按下的暂停键。它足以令将将退休的老人变成哭闹的老小孩,令正值青春的小姑娘变得成熟懂事,反倒要安慰起崩溃的父母来。这些是陈子衿住院抗癌期间的所见所思,被他记录在《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这本书里。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最先是在豆瓣阅读连载的,一开始没有人看,陈子衿一个人乐呵呵到处去留言,抢别人微博“热评”增加曝光量。就这样,在别人嫌弃的目光中,陈子衿这部小说慢慢有了热度,甚至斩获了豆瓣阅读“‘小雅奖’最佳作者”的名号。“小雅”取自《诗经·小雅》,用以展现普通人生活中值得被分享的事情,以及其中的生命力。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一岁的陈子衿从确诊淋巴癌四期起,之后大致一年治疗时间的所见所思。但说它是一本“抗癌日记”却是不准确的,他哀而不伤的笔触背后,冷静、克制地描述了自己的发病症状以及治疗经过,至于个人所遭受的痛苦与消极想法更是鲜少提及。它更像是一部透过癌症反映家庭生活的非虚构小说。
书中牵涉到的有父母家、小叔家以及姐姐家,主要反映的还是与自己关系最近的父母。
因为这场剧变,在外谋生的父母带着愧疚之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中的儿子。像所有任劳任怨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传统家长一样,他们倾尽一切家财也要给孩子用最好的药,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到医院陪床,天天睡地板也甘之如饴。甚至为了补贴家用,四十几岁高龄的父亲开始从零学车;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背后,却呈现出一位在家庭中委曲求全、任劳任怨,逐渐丧失自我的家庭妇女形象。长久以来,母亲都在忍受丈夫的欺凌,甚至容忍对方在外有小三。也许是出于对自己有耳疾的自卑,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为了儿子,即使后来寄人篱下遭小婶白眼,也只一并咽下。
被母亲惯坏了的父亲,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宣泄丝毫不顾及他人;被生活欺压惯了的母亲,只是报赦一笑,努力活成别人口中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只有儿子记得,她也曾是个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衣服,把自己打扮精致的美人。如今却被生活压榨得灰头土脸。
传统文化中的严父慈母形象,一旦落实在现实生活里,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甚至于在今天,年轻人无法理解也不愿意父母一心扑只在孩子身上,他们希望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
这是青年陈子衿的父母,也是无数个中国父母的形象。
所幸,这场淋巴癌在历经了一年多的辛苦疗愈之后,如今也成了一段往事。它不会让老夫老妻的父母改变以往的相处模式,也没法让他们意识到生命苦短应当让自己快乐的道理。又或许他们都懂,只是一辈子的习惯了,凑合凑合过吧。
所以未来会怎么样呢?四十几岁的父亲会开着新买的货车忙着做生意,和人吵得面红脖子粗;母亲会依旧一脸笑容什么话也不说,痴痴地望着窗外,也或许,母亲会习惯戴着助听器,毫不在意别人眼光地走向人群,和街坊邻里聊一聊家长里短,然后赶着回家做好晚饭,在父亲大呼小叫声里笑着端上一碗热乎饭。
只有青年陈子衿,因为这场癌症,深切地感受到劫后逢生的庆幸。才明白了人家说的白开水比饮料珍贵的道理。病后心有余悸的他也终于舒了一口气,这场大病于他,是一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