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钊猷院士:最便宜的抗癌处方
如果说,买菜是治疗癌症的“处方”,你信吗?
这可是肿瘤界著名的汤钊猷院士,经过40余年癌症临床与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来看诊的病人,汤钊猷院士都会劝他们每天去买菜。
他说,每天要吃5种蔬菜,红的、黄的、绿的都要。这样到附近菜场,挑挑拣拣,一去一来1小时,既达到了散步的目的,又有“成果”。回家后,如果不觉得累,还可洗洗弄弄,也是很好的“休息”,比整天躺在床上好得多。
适度的运动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而逛菜场这个行为会让病人在心理上感到自己是健康的,可能还有内分泌的作用,这些神经、免疫作用,相信对癌症的康复能带来好处。
不止如此,菜市场还有别的神奇之处。
古龙曾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场。
这话有些夸张,但意思是对的。要讲生趣,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菜市场。吃,是人最原始最强烈的欲望,一个还吃得下饭的人,是不会放弃自己的。而菜市场,就是能勾起饮食之欲,让人重新萌发出对生活的热爱的地方。
走进菜场,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蔬菜,新鲜的水果,活蹦乱跳的鱼,四处充斥着生鲜肉味、剁肉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每一处都是真实的生活。
• 若是在同一个菜贩里买过两三次,就算是熟人了。下次菜贩见到你来,还会热情地招呼你,今儿的菜没有昨天的新鲜,明天再过来看一圈吧。
• 卖东北豆腐的老夫妇,会热情地招呼:东北人的豆腐吃法可多了,煎炒炖都可以,就是最简单的豆腐蘸酱吃,也香得很!只有俺们东北的大豆腐才这么好吃!
• 你买了西红柿和鸡蛋,热情的老板会顺手送你两颗小葱。今天钱没带够?没关系,下次来再给。
这一瞬间,病人的心不会再被癌症所占据,而是变得特别的温暖又亮堂。买一斤富含蛋白的鱼或者虾,回家烧菜煮饭,平实富足,日子有滋有味,足够了。和家人围坐在桌前,尝一口温热的食物,好像得到了重生,不管以后的路多难走,都能坚强的走下去。
在许多病人的癌症治疗过程中,似乎只关心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进展情况,而忘记了躯体和心理是一个整体,忘记了治疗的目的是人,而不只是病。
而逛一下菜市场,你会发现那里会比找人倾诉、吃精神药物更能改善你的情绪,那里有温暖的饭菜温暖你心底的冰凉,那里的热闹市井和普通人的努力勤劳,会让你拿出更多的勇气来战斗。
从医六十余载,汤钊猷院士在肝癌研究中,始终思考贯彻了哲学辩证思维。
口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山医院肝外科 汤钊猷教授
整理:燕小六
引言
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
作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撰写了大量肝癌研究创新哲学的文章,刊登在《自然辩证法》、《医学与哲学》等杂志上。
从医六十余载,汤钊猷在肝癌研究中,始终思考贯彻了哲学辩证思维。
医学的进步一定是辩证的结果
《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大意是说,规范是人们总结出来的、最先进的东西。大家都按此从事。但仅按照规范做,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想提高,就得出奇招。可见,规范只在相对一个时期内有用,而变化、发展才是绝对的。
我这一辈子做成了 “两件半事”。每一件都是将辩证思维融入医疗事件的思考中:
● 第一件,实现繁到简:我们利用甲胎蛋白诊断未出现症状的小肝癌,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亚临床肝癌”理论,实现了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使得肝癌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一倍以上,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第二件,实现大到小:我们将无法手术的大肝癌“变”成可手术的小肝癌,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半件事”,实现无到有:上海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建成国际首例 “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2006年再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汤钊猷院士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的老师曾说过,肝癌是急转直下的绝症,是癌王,患者从发现到死亡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但仅仅几十年间,肝癌诊断已从最难向较易转换,小肝癌的局部切除代替了肝叶切除,提示正确错误在新的条件下可以互换;在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初中,体会到小可变大,大也可变小。这些都是我们坚持辩证思维,而获得的成绩。
我的体会是,医生应该具备哲学家的最好品质,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首先,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有质疑,才会有前进。如今我就在领导一些研究,重在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缺点,从而取其利、避其害,提高疗效。
其次,事物不断发展、前进,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若没有辩证思维,满足于当下,不进则退。有些医生觉得,外国人能做肝移植,我也能做,就够了。但这样不行。我们应该追问:肝移植后要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残余癌更易复发,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我们要避免“成功的手术、失败的治疗”。
2008年汤钊猷获吴阶平医学奖。时任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为其颁奖。
我不担心同道们在学习硬实力方面有何不同。肝移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等技术问世以来,我们的同道都会快速学会。我担心的是,大家少了一点对软实力的培养。
我做医生60多年。大半辈子都在学习硬实力,认真看书,学习开刀。到后来一二十年,我逐渐感觉到软实力不可缺少。
硬实力是基础,包括医学理论、医学技能、专业特色、知识面、学历背景、SCI论文数、科研成果、教学成效等。
软实力则是灵魂。包括:医德、科德、教德、医风和学风、创新意识、魄力和毅力、辩证思维于决断、逻辑性与表达能力、人文背景、胸怀、口碑等。
当下有些医学生往往是“书上怎么讲,就怎么做”。他们不去思考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我以为,教科书不可不信,因为是前人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但不可尽信,因为教科书里的东西有些已经过时,甚至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