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真的可以不算癌症了吗?

文 / 甲状腺癌术后生活
2018-09-09 23:01

大家好,病友们都叫我东姐!

去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提出建议,将“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FVPTC)”更名为“具有乳头状癌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 NIFTP)”。消息传到国内,即便这只是个建议,也是赢得一片欢呼声,病友圈里更是疯狂转发,好像自此之后自己就不是癌症患者了。

当时东姐就写过一篇文章说不要高兴太早,因为首先这只是一个学会的建议,并没有纳入任何有关甲状腺诊疗的指南里,现阶段并没有实质意义。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建议中的两个关键词:“encapsulated,包膜内”、“Noninvasive,非浸润性”,也就是说只有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才是建议的主体,而这一部分在甲状腺癌群体中的比例并不高。

甲状腺癌真的可以不算癌症了吗?

建议的依据是什么

非浸润性EFVPTC预后良好

美国甲状腺学会的这个建议来自于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Yuri E. Nikiforov于2016年4月14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对EFVPTC的研究。

该研究对109例非浸润性EFVPTC随访10~26年,患者均获得无病生存。而浸润性EFVPTC患者则出现了复发和进展,其中5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

研究者因此提出,可以认为非浸润性EFVPTC患者的预后良好。建议将非浸润性EFVPTC重命名为NIFTP。

NIFTP这个称呼中不再含有“癌”这个字,但是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词:“encapsulated,包膜内”、“Noninvasive,非浸润性”。

甲状腺癌真的可以不算癌症了吗?

NIFTP是哪方神圣

病理诊断标准严格

1. 包膜边界清楚,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有清楚的界限

2. 滤泡性生长,30%生长方式为实性/梁状/岛状生长,乳头结构<1%,无砂砾体

3. 核评分 2~3(符合以下每个 1 分)

(1)大小和形状:核增大 / 重叠 / 拥挤,核拉长

(2)核膜不规则:轮廓不规则、核沟、假包涵体

(3)染色质特征:染色质边聚、核透明 / 毛玻璃样核

4. 无血管或包膜浸润

5. 无肿瘤坏死

6. 核分裂活性低:< 3/10 HPF(400×)

东姐仔细地反复地研究了这个标准,越看越像自己的那个癌灶,因为1、4、5就是我的那个结节的模样,2和6就完全不懂了。

书归正传,研究者认为如果NIFTP符合诊断,在诊断后的15年内肿瘤复发率可能<1%。降低癌症分级,可以让患者不必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治疗等过度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花费。

哈哈,甲状腺切除术、放射性碘治疗这些就是东姐经过的治疗。不过东姐并不后悔,就像给一个对自己主刀的术式和后续治疗提出质疑的病友的回复:医学就是在不断探索改进中发展的,现阶段医学是这样我们就这样,你不能用未来可能的变化来解读现在的然后就说是过度了。

甲状腺癌真的可以不算癌症了吗?

低风险但并不等于零风险

理解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秋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需要强调的是,NIFTP这一术语尽管没有出现“Carcinoma”的字样,但仍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良性肿瘤,因为有学者认为少数具有典型核特征的NIFTP病例仍有侵袭和转移的风险,所以NIFTP使用了相对中性的“Neoplasm”。

李教授认为,近些年甲状腺癌特别是PTC的发病率迅速增长,一方面与高分辨诊断技术应用及早期诊断有关,另一方面,部分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滤泡性肿瘤被过度诊断为PTC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NIFTP的命名将降低PTC的绝对发病率和相对构成比,在有过度诊断EFVPTC倾向的欧美诸国尤为如此。相比之下,我国病理医师对于PTC和EFVPTC的诊断通常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过度诊断EFVPTC现象并不普遍,所以更名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也相对较小。

甲状腺癌真的可以不算癌症了吗?

李教授也特别指出,病理医师在进行甲状腺肿瘤诊断时应严格遵循诊断标准,不宜「情人眼里出西施」式的滥用「NIFTP」这一「新名词」,更要避免将具有部分一定乳头样核特征的滤泡性腺瘤过度诊断为EFVPTC。从医生角度出发,更要通过宣教使患者和公众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类低风险但并不等于零风险的疾病,从而理解临床诊疗实践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才是解决这一“进&退”难题的根本。

点开下面标题看东姐其他文章:

验血查甲状腺功能,分为三项五项八项都是啥意思?

你知道甲状腺的“三个90%”原则吗?科学认识不要误解

偶然发现自己甲状腺有结节,首先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