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吗?90后结直肠癌发病率比50后整整高了两倍!

文 / 医学界消化频道mp
2017-07-04 17:40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结直肠癌挑战与希望并存。

作者丨烂柯酱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频道

1.年轻化的结直肠癌——90后发病率比50后高了两倍

2017年2月发表在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一篇文章[ Siegel RL, Fedewa SA, Anderson WF,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patter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4–2013. J Natl Cancer Inst. 2017;109(8): DOI: 10.1093/jnci/djw322]用数字给世人敲响警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20岁至39岁的成年人,结肠癌发病率每年上升1.0%至2.4%,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40岁至54岁的成年人发病率上升了0.5%至1.3%,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研究显示,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高于1950年出生的人的两倍(IRR,2.40; 95%CI,1.11-5.19),并且患早期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四倍(IRR, 4.32; 95%CI,2.19-8.51)。

自1974年以来,55岁以下的直肠癌确诊数翻了一番,从14.6%(95%CI,14.0%-15.2%)增加到29.2%(95%CI,28.5%-29.9%)。其中儿童和20~30岁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高着实令人震惊。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出现类似结直肠癌症状时,无论病人的年龄多大,关键在于不要因为病人在五十岁以下甚至二十岁以下,就忽视结直肠癌的可能性而把症状归因于良性疾病,作为消化内科医生,需要对年轻患者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加敏锐,必须更加详细地采集家庭史,并且定期更新。尤其是当面对林奇综合征患者时,家族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献来源: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7863

2.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和趋势

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CRC)的全球负担将增加60%,达220多万例,死亡人数为110万。研究表示,世界各地的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达10倍,对应人类发展水平的不同梯度,将增加转型中国家的负担。总的来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CRC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然而高税率的发达国家的趋势往往较稳定甚至下降。因此,减少未来数十年的CRC患者人数,需要做到在低收入阶段的初级预防以及高收入环境中的早期发现。

文献来源:http://gut.bmj.com/content/66/4/683

3.抗生素能增加结直肠腺瘤的患病风险

4月4日发表在Gut上的一篇新研究发现,抗生素的暴露扰乱肠道菌群,可能会增加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而结直肠腺瘤又是大多数结肠直肠癌的前兆。

研究人员对2004-2010年60岁以上的16,642名女性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患病结果进行了评估,确定了1195例腺瘤,与未使用抗生素者相比,20至39岁使用抗生素2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妇女发展为结肠直肠腺瘤的可能性增加了35%(多变量比值[OR],1.36; 95%置信区间,1.03 - 1.79)。此外,40至59岁使用2个月或更长时间抗生素的妇女患结直肠腺瘤的可能性增加了69%(多变量比值OR:1.69; 95%置信区间,1.24-2.31)。在两组研究中可见,低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的抗生素使用均会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近端结肠对抗生素的反应尤其敏感。然而有趣的是,在结肠镜检查的4年内抗生素暴露的患者患结肠直肠腺瘤的风险并无增加。

这些数据展示了抗生素与结肠直肠腺瘤的联系及其位置,并且对肠道微生物组织在致癌过程中的潜在介导作用提供了额外的支持。

文献来源:http://gut.bmj.com/content/early/2017/03/16/gutjnl-2016-313413

4.好坏难辨——肿瘤浸润性Th17细胞在人类结肠直肠癌中的双重作用

该研究并不是直接研究肿瘤浸润性Th17细胞,而是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性IL-17产生细胞的临床相关性,表型及功能特征来发现肿瘤浸润性Th17细胞在人类结肠直肠癌中的双重作用。通过免疫组化学法对包含1148个结直肠癌的组织微阵列进行IL-17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由临床标本的酶消化获得的细胞悬浮液测定产生IL-17细胞的表型。在阻断结直肠癌细胞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测定产生IL-17细胞的功能。

结果提示,IL-17 +浸润本身并不能预测不良的临床结果,而是需与CD8 + T细胞和CD16 + MPO +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联。离体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性IL-17 +细胞主要由多功能的CD4 + Th17细胞组成。实际上,由于IL-17分泌,CRC产生的Th17引起肿瘤及其肿瘤相关基质释放protumorigenic因子。然而另一方面,Th17倾向于通过IL-8的分泌从而招募有益的中性粒细胞,最重要的是,Th17通过CCL5和CCL20的释放,将高细胞毒性的CCR5 + CCR6 + CD8 + T细胞赶入到肿瘤组织中。

因此该研究的人员建议在开发新的IL-17 / Th17靶向治疗时谨慎而行。

文献来源:http://gut.bmj.com/content/66/4/692

5.预测结肠直肠癌的预后和转移——microRNA-203

远端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强大的预测转移生物标志物。我们已知microRNA(miR-203)在癌症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则来评估血清miR-203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

该研究的队列一选定了58例原发性结直肠癌(pCRC)患者和相应伴随肝转移(LM)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逆转录PCR进行miR-203的扩增,并且收集了186份血清和154份相应的活检组织。队列二独立比较了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203的水平。与此同时,该研究建立了CRC相关转移的小鼠模型,以明确循环中miR-203的来源,通过原位杂交测定组织中miR-203的表达模式。

与原发性结直肠癌pCRC组织相比,伴随肝转移(LM)的结直肠癌患者miR-203表达显著上调。血清miR-203水平以阶段依赖性的方式增长,并且高miR-203表达与两组患者生存率差。血清中miR-203水平升高提示着预后不良(HR = 2.1),并且伴有淋巴结转移(OR = 2.5),肝脏(OR = 6.2),腹膜(OR = 7.2)和远处器官= 4.4)。与原发性结直肠癌相比,具有肝或全身转移的动物血清中miR-203水平显著增高。

该研究证明高水平的血清miR-203与预后不良和转移相关,非常有希望成为预测结直肠预后和转移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

文献来源:http://gut.bmj.com/content/66/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