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肿瘤介入治疗规范化之路

文 / 搜狐医药
2017-07-04 17:40

搜狐健康 文/吴施楠

将一根导管超选择到肿瘤靶血管或把一根直径两三毫米的穿刺针穿刺到患者体内,在局部就能直接把肿瘤血管阻塞或杀死肿瘤;可以用热消融的方式烧杀癌细胞,也可以用冷冻消融的方式在几秒内迅速冷冻病变,甚或是将化疗药物、放射源颗粒通过那根穿刺针直接打到肿瘤内部,这就大大减少了患者在传统治疗中必须承受的放化疗之苦。更神奇的是,有些原本需要切除部分肝脏的患者不用再担心脏器损伤,因为大夫用一根针就能解决这一切问题。这一切,就是微创介入治疗给肿瘤带来的神奇变化。

12月17日,第三届微创介入治疗多学科与靶向治疗论坛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北京健康促进会等主办,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共同承办。论坛将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模式推向规范化道路。

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癌症,而且一般很难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确诊,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期,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朱旭教授介绍,介入治疗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比较迅速的一门学科。已经成为继内科、外科、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学科,主要包括非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最早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常说的肝癌介入治疗就属于血管介入治疗。

朱旭谈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只有15%—20%原发性肝癌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大部分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病人来说,介入治疗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栓塞、局部灌注或者联合动脉化疗、冷消融、靶向治疗等方法,较好的控制病情。另外,介入治疗在局麻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开刀,损伤比较小,恢复快、效果好,手术风险相对较低,病人住院时间比较短。”

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还集合优秀医生团队,利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模式为患者服务。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杨仁杰谈到,肿瘤 MDT不仅使患者受益,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医生亦会在学术上获益匪浅。通过MDT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等候和治疗时间,降低费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很多常见肿瘤治愈率的提高,多数是通过多学科诊疗实现的。

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肝转移癌与转化治疗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把国内从事肝转移癌治疗研究的专家集合在一起,将推动共同制定肝转移癌介入治疗的规范指南,为肝转移癌的精准治疗作出努力。

肝转移癌的介入治疗患者比例逐年增多,相关的临床研究也逐年增加。这表明在这一治疗领域,介入治疗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专家和患者所认可,对于肝转移癌,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方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必要时可以采用多项介入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模式。肝转移癌的介入治疗效果突出,但是规范化发展的时间仍较短,在国内外仍缺乏专家共识及有力的科研论证的支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肝转移癌与转化治疗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或将有效的推动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