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候选人事迹展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姜玉新
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介绍
姜玉新,男,1957年6月生人,籍贯吉林桦甸,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学历,职称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五、六、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妇产超声学会中国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总编辑,亚洲超声医学与生物学联合会副主席等。
近五年主要荣誉
2018.01 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7.11 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6.11 2015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6.02 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3.09 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3.07 全国医德标兵
推荐人的教学工作事迹
姜玉新教授1983年入职北京协和医院以来,35年如一日工作在超声医学医教研第一线。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广阔的学术视野,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敬重,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医德标兵。
(一)学为人师,以高超医术领军中国超声
作为全国超声学术带头人,姜玉新教授在我国乳腺癌超声早期诊断、产前超声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超声诊断、超声介入技术、超声造影剂的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做出开拓性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优先基金等科研项目。截至2017年,已发表论文259篇,其中SCI收录48篇,主编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及专著 9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奖,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
第一,建立了中国乳腺癌早期超声诊断标准,使146万农村妇女从乳癌筛查中获益。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姜玉新教授带领团队对乳腺癌早期诊断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国内首先报道了中国妇女乳腺超声标准测值,建立了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对超声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国内最早应用高频超声与超声定位技术开展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癌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系列研究,帮助数千例乳腺癌患者实现术前超声定位切除,明显改善预后。如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官兵查体中,亲自诊断并术前定位了一例最大直径5mm的乳腺原位癌。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超声造影技术,研究乳腺肿瘤血管特征,建立了乳腺良、恶性病变超声微血管显像诊断标准。此外还开展了乳腺癌超声基础研究,为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术前判断肿瘤侵袭性和评估肿瘤预后提供了新方法。系列成果在北京市科技推广项目资助下,通过举办36期学习班和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向全国推广,覆盖至全国150多家大型医疗机构。
2009年起担任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国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的超声技术培训专家组组长,带领团队编写统一的超声培训教材和电子课件,亲自安排每一期培训班,协调国家级专家直接为基层医生授课示教。2010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5期,辐射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400多家县级医院,受训基层超声技术人员5189名,为146万农村妇女进行了乳癌筛查。8年来,姜玉新教授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省,而且手把手地教基层超声技术人员上机操作,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乳腺癌检出率从2009年的27.3/10万提高到为70.1/10万,早诊率达69.72%,为实现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
第二,建立我国产前超声诊断的技术规范、中国胎儿超声检查规范,推动中国母胎医学的健康发展。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003年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立,姜玉新教授担任超声医学专家组组长,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并在全国推广,对规范全国产科超声检查和提高产科超声检查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降低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健康提供了技术保障。
15年来,姜玉新教授带领专家组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不仅亲自授课,更指导建立省级产前诊断机构,落实《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以北京市为例,该项目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300余人,为北京市产前筛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2012年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率首次突破90%。
2014年至2017年,姜玉新教授牵头全国26家医院开展《重大出生缺陷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胎儿产前超声检查规范》一书,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方案,首次在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胎儿生物学参数曲线。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11-14周孕早期超声筛查研究,建立了相应的胎儿生物学参数数据库,使多种重大结构畸形的诊断窗口明显前移。在国内建立并推广了胎儿超声异常转会诊和分级诊疗制度,提高了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缩小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诊断水平差距。
(二)行为世范,以医者仁心服务患者
35年来,姜玉新教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例疑难病例明确诊断。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耐心,无论多忙多累,他总是和颜悦色,细致入微,从未对患者高声说过一句话。每次检查病人时,都会仔细帮助他们摆好舒适的体位,在检查部位周边很轻柔地铺满一圈纸巾,检查过程中又不断与患者沟通病情。凡是接受过姜玉新教授检查治疗的患者,无不对他高超的医术、亲切温和的态度、严谨求精的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充满敬意。学生杨筱说,“很多病人在这种时候都由衷地说‘协和的医生真好’。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我这个天生的急性子,也能在每次检查病人的时候,习惯成自然地帮患者做好准备,放慢语速,降低声调”。
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姜玉新教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以实际行动引领协和医院形成重医德、强医术的积极氛围。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及标兵等称号。
2017年7月,姜玉新教授组织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同仁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西藏林芝肝包虫病筛查大型公益项目,组织北京市各大医院医生自带超声机器赴林芝地区进行肝包虫病筛查,共完成筛查10009例,其中确诊91例,疑似130例。大医院与基层“大手拉小手”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等的高度赞扬。
“无论多么大牌的专家,能诊治的患者也是有限的,如果你认真细致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患者,你就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业务技能,还获得了患者的信赖,中国有那么多医生,每个人都努力一点,集合在一起的正能量就是无穷的,医患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姜玉新教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笃定的信念。
(三)德为人先,以化雨春风润泽学生
姜玉新教授热心教育事业。青年时期曾负责医大八年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共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47名。学生遍布全国各大医院,有些已成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可谓“桃李满天下”。此外,他还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超声影像学》、《超声医学高级教程》等九部专著。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协和超声医学科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医学团队,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质控中心。
姜玉新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严爱相济。有时为了一篇满意的文章、一个满意的PPT,会狠狠地批评学生,但又常常不辞辛苦地指导学生修改到深夜。杨筱说:“经过姜老师严格要求和精雕细琢,我们的论文和PPT确实在正式答辩时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毕业多年后,自己也晋升为副教授,首先回忆起的就是答辩前被老师严厉批评后憋到深夜无人的末班地铁上才放声哭出来的场景。但是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都让我们今天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学生张青说,“姜老师不仅是我们学识上的导师,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老师的指导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仁爱之心。”
(四)竹为气节,以深沉大爱报效国家
姜玉新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及亚超联副主席期间,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建立了与亚超联、国际妇产超声学会、国际乳腺超声学校及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超声医学会的合作关系。多次担任大会主席,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及学术活动几十场:中意高峰论坛十届、国际妇产超声研讨会四届、世超联、亚超联学术研讨会5次、北京医学影像发展论坛9届、医学影像融合高峰论坛6届等,为促进我国超声医学与世界接轨作出了贡献。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亚超联学术大会是亚洲超声界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2017年,姜玉新教授带领中国军团做了非常充分的工作准备,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国家实力、超声学会的实力及北京的会议接待能力,以高票赢得了中国对2020亚超联会议的主办权。
今天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除了扎实的学问、精湛的技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风骨、风范、气节,要始终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姜玉新教授就是这样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