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致敬吴桓兴院长:他让放疗、化疗、手术成为肿瘤治疗常规

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18-06-15 01:19

吴桓兴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我国肿瘤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我国肿瘤事业的发轫开创、发展成长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里,吴桓兴作为辛勤耕耘者,是我国肿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各医院尚无肿瘤专科,更无一所肿瘤医院。当时,吴桓兴即呼吁建立肿瘤学科。他曾以“医学放射学目前发展状况”为题,在《中华放射学杂志》(1954年第1期)上著文,详细回顾了放射学的历史与现状,展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放射治疗学必须从以放射诊断为主的放射线学科中独立出来,以适应肿瘤临床的需要。同时,他还强调应该大力培训放射治疗专业人才。他以实际行动亲力亲为,创建了我国肿瘤放射治疗学科。

(安装钴60放射治疗机)

吴桓兴是我国第一所肿瘤专科医院的创建人之一。1958年,他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后,与另一位我国肿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李冰珠联璧合,默契合作,一起规划建设我国第一所肿瘤医院和研究所。逐步引进人才,完善科室建设,以及后来扩建新院所,开展重点肿瘤的临床防治与基础研究,成果斐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肿瘤事业蓬勃发展。我院建立后不久,为全国各单位培训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的肿瘤工作逐渐普及,各省市自治区肿瘤专科医院相继建立,初步形成全国肿瘤防治研究网,并在此基础上,将防治网推广向县级及以下的基层。

(吴桓兴、李冰院长到林县姚村公社下陶大队访问食管癌患者)

他重视临床实践,尤其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国产化。他具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不仅为我国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还重视推动并亲自参与设计研制生产我国自己的放射治疗设备。1959年,他引进第一台苏制钴治疗机;1960年又引进一台8000居里的加拿大钴治疗机;1966年以后,又陆续引进了35MeV电子感应加速器及1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各1台。1979年先后在国内首次引进英国EM17020和EM17070CT(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仪),同时还引进了一台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深部X线机是放射治疗的重要设备,即使在广泛应用直线加速器的90年代,仍然是基层单位的重要治疗设备。吴桓兴在考察了各国研制生产单位后,于1963年与北京理工厂(即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前身)合作,研制成功我国首台深部X线机。翌年,卫生部即指定该厂为定点生产厂家。数十年来,生产了大批该机器,在全国各地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总理和吴桓兴院长)

【建立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开展化学药物治疗】

吴桓兴对肿瘤各临床学科的建设极其重视,他一贯强调临床各学科综合治疗。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就提出建立肿瘤化学治疗专业的主张。他与著名血液病学家张安教授合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内科,开展化学药物治疗。他亲自指导试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新药N-甲醯溶肉瘤素,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以睾丸精原细胞瘤疗效显著,合并手术治疗,一期治愈率近100%,二期达80%,三期和复发者的治愈率均超过50%,不少患者长期存活数十年。

(吴桓兴院长治疗患者)

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可以指导临床的应用理论。吴桓兴的临床思想活跃,从不墨守陈规。他特别重视临床实践经验,勇于探索,注重创新,从中总结出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反过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他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肿瘤临床工作的“综合治疗”与“个别对待”两大基本原则。这两条基本原则至今仍为肿瘤临床学家所遵循。

他的临床思想在放射源容器的发明研制及应用上,体现得格外鲜明,堪称临床艺术。宫颈癌是妇女发病率很高的肿瘤,这在当年我国的妇女中尤其突出。它的治疗手段以放射线为主,通常采用体外照射与宫内照射相结合的方法。原来的方法照射范围广,上镭次数多,虽然治了癌症,但由于对正常组织损害大,常造成严重并发症。为此,他将阴道放射源容器改为排管式,照射时间与次数都大大减少。他在此基础上又大胆革新,研制成功新型放射源容器,他将这种容器命名为北京型镭容器。这种柱状带槽的放射源容器与排管式容器相比,加强了放射防护装置。放射源作为治疗单元根据病变实际情况灵活置放,同时安装的防护单元则同样灵活地隔离保护正常组织,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射线的伤害,以避免发生严重放射性并发症。从1959年~1966年应用排管式与北京型两种容器分别给宫颈癌患者治疗,治疗结果相比较:排管式容器(1959—1961)共治疗920例,北京型容器(1962—1966)共治疗1211例,两者Ⅰ、Ⅱ、Ⅲ、Ⅳ期各期五年治愈率相近,而严重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瘘,则北京型容器治疗的发生率远较排管式的为低。这一成果在1974年第11届国际肿瘤大会上做了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

(吴桓兴院长接待外宾)

1982年,吴桓兴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13届国际肿瘤大会,他在会上报告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58年至1975年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收治9604例患者,五年生存率Ⅰ期为93.8%,Ⅱ期为81.5%,Ⅲ期为63%,Ⅳ期为25.5%,平均五年生存率为68.6%。如此高的生存率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报告的病例数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报告受到大会的重视与高度评价。

作为放射治疗专家,他非常重视辐射防护,做了积极的努力,给本院设计了镭室,建立了放射保护制度,加强放射治疗医护人员的保护,给全国放射治疗工作提供了样本。

他关心学术交流,我国重要的肿瘤专业期刊《中华肿瘤杂志》也是在他与李冰共同的关心支持下于1979年创刊的,他积极参加了编委会的活动。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型肿瘤专业参考书《实用肿瘤学》,该书分三卷,272万字,于1978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是当时内容最系统全面的权威性参考专著。他还主编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学》、《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等著作,发表了60多篇重要医学论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知识财富。

时至今日,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的科学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广场上,在苍松翠柏环绕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矗立着吴桓兴的半身铜像,碑身镌刻有概括他毕生功业的铭文。人们会永远纪念他为我国肿瘤事业的发展建立的丰功伟绩。

合作发表: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