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胃肠道间质瘤,这个知晓率不高的疾病值得你我关注

文 / 广医二院
2018-05-30 21:08

5月23日,一场以“关注胃肠道间质瘤”为主题的医患交流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管中心会议室成功召开。胃肠外科洪楚原主任、王国强教授、孙磊主治医师、王建红、曾少娜主管护师等医护人员及30多名胃肠道间质瘤病友及家属出席了本次活动,为胃肠道间质瘤病友所关心的问题带来了专业科普讲座,并对现场病友的提问进行了全面解答。

‍‍⏩洪楚原主任在手术间隙赶到会场,受到病友的热烈欢迎,洪主任总结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些年来在胃肠道间质瘤方面的治疗成果,并告诉大家随着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格列卫进入医保药物目录,患者朋友接受靶向治疗的经济压力明显减小。洪主任强调医患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一起合作共同对抗、战胜疾病,鼓励患者朋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起努力消除病魔。

⏩孙磊主治医师向患者首先讲解了胃肠道间质瘤的相关知识。讲述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手段,让病友明白胃肠道间质瘤并不可怕,部分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即使不可切除或者复发转移患者通过靶向治疗也会长时间带瘤生存。对于大家关心的治疗过程中的生活饮食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复查也做了详细讲解,使患者朋友学会更好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王国强教授向病友讲授了胃肠道间质瘤靶向药物格列卫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王国强教授首先向大家解释口格列卫的用法及服用的注意事项,建议大家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并用举例的方法深入浅出得向病友列举格了列卫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过程中大家积极踊跃提问,王国强教授对病友在服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予以一一解答,也为患者朋友增添了治疗的信心。

讲座结束后,迎来了医患互动环节。2例病友分享了自己在治疗过程的感受和经验。病友们纷纷提出在治疗及复查过程中的遇到问题,现场的医生均予以详细耐心的解答,解除了大家心中的疑虑。他们有的是患者的老伴儿,有的是代替父母而来的孝心子女,他们都有一颗抗击肿瘤、乐观生活的心……

活动最后,医患朋友一起合影留念,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本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

知多D

胃肠道间质瘤(GIST)

很多人对它很陌生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 王国强

对于胃肠道肿瘤,大家听到最多的是胃癌,肠癌。而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比较陌生,其实它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其发病率约1.5/10万/每年,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70%。流行病学研究显示,GIST多发生于50~70岁,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的发病没有明显区别。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约10%~20%发生于结直肠,食管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发生。GIST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最常转移部位为肝脏、网膜和腹膜等。

有了这些症状就要引起警惕

常无明显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大小相关。常见临床表现: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疼痛或不适,其次为腹部包块,再者为消化道出血,其它如消化道穿孔、贫血等。对于怀疑为GIST患者,初步检查手段如CT、MRI、内镜超声等,当然最终确诊仍然依赖病理检查这一金标准。而病理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结果。GIST特异性免疫组化表现是CD117(+)、DOG1(+),当然也有约5%的患者CD117(-)或DOG1(-),对于此类情况,可通过基因检测c-KIT/PDFGRA的突变来确诊。

它的发病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GIST的发病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主要与“CD117、CD34、c-KIT、PDFGRA、DOG 1、S-100”等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即是c-KIT及PDGFRA基因。并且部分突变与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危险程度分四级

GIST危险程度分级与病灶大小、部位、核分裂相(通常按每50高倍镜下核分裂数来计算)、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破裂等有关,是常见的评判危险分级的指标,可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组,各组复发转移风险逐步增高。GIST手术应尽量做到R0切除,避免肿瘤破裂情况发生,一旦以上两者任一出现异常,预后差,为高危级别。

手术是根治的唯一办法

手术是GIST得到根治的唯一方法,常见的有腹腔镜、传统开腹、内镜下操作等多种手术方式,尽可能达到R0标准。GIST高危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可达55%~90%,80%在术后1~2年内有3/4局部复发,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因此对于那些中高危复发患者,手术结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标准化的手段。而对于者术前肿瘤较大、位置特殊的患者,无法彻底切除或需保留器官功能的患者,则术前分子靶向治疗非常必要,待缩小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一线靶向药物即伊马替尼,它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根据基因突变类型选择,这种药物比较昂贵,目前每月自费需要25000元左右,有些地方有医保报销,报销比例不同,广州可报销90%左右,但是现在有慈善项目,可先自己购买3个月,慈善赠送9个月。目前认为中危患者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最少1年,而高危患者最少3年。

晚期无法切除的患者则先选择一线治疗伊马替尼,在疾病继续进展或者不耐受伊马替尼治疗时,可选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和伊马替尼加量。如果舒尼替尼治疗效果差,瑞戈非尼在延长生存及减缓疾病进展方面效果较好。GIST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随访非常关键!

随访对于GIST患者非常重要,高危患者一般是在辅助治疗后的1-2年内复发,低危患者一般要晚些甚至不复发。一般来说对高危患者的随访是在辅助治疗3年内每3-6个月行CT/MRI检查,在治疗停止后的2年内是每3个月复查一次,再后者是5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之后只需每年复查一次即可。而对于低危患者,5年内CT/MRI检查只需每年/半年复查一次即可。对于那些极低危的GIST,甚至只需观察随访即可。对于晚期患者根据治疗需要,设置随访次数及周期。随访内容基本为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相关检查有无提示肿瘤大小变化以及有无新发病灶等。

王国强

肿瘤学博士、副教授。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青年医师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大肠癌委员会及青委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肿瘤分会委员。

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厚的肿瘤学基础,对胃肠外科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腹腔镜微创胃肠道肿瘤手术,积极推动胃肠肿瘤的综合规范治疗,有多项在研省市级科研项目。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来源: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