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2018中国肿瘤学焦点学术大会肿瘤内镜专场——专题讲座篇 | 消化客

文 /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2018-05-15 15:08

2018中国肿瘤学焦点学术大会——肿瘤内镜专场于5月12日下午在江苏省南京市国际青年文化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分会场会议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国新教授主持,会议内容分为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两大版块。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专题讲座精彩部分。

“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首先由远及近介绍了最近几年内镜微创切除方面开展的工作及进展,尤其是Notes方面取得的成就。周教授指出,如今内镜已经不仅仅是经自然腔道发现胃肠道病变的工具,更多的是可以充当一把外科手术刀,进行各种操作,诊断和治疗疾病。周教授以胆囊切除为例,讲述了Notes与传统外科腹腔镜手术相比,其优势在于“easy access”,一样的操作步骤,但操作路径不同。接着为我们介绍了一例ERCP术后胰腺炎运用Notes通过腹壁形成的瘘管进行了3次内镜下坏死组织的清除,从而避免了再次外科手术清创,并痊愈出院。Notes技术随着近来内镜切除及吻合技术的发展逐渐兴起,周教授认为胃空肠吻合可不借助于超声内镜,使用Notes完成吻合操作。同时指出,Notes可用于内镜切除,由表及里,由内至外,由器质性至功能性疾病,通过喉癌、重复胃、直肠间质瘤等病例介绍强调了凡内镜所能到达之处,均为内镜切除的适应征。并以一例阑尾内镜切除病例为我们展示了黏膜下肿瘤全层切除技术。最后周教授以内镜下经胃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结束了其精彩演讲。

张国新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内镜缝合技术的发展,并着重为我们讲述了OverStitch基本操作、发展和应用。OverStitch主要分为间断、连续和八字缝合三种方式,可应用于缝合穿孔、隧道口、固定支架、关闭瘘口、缝合ESD、EMR、EFR、NOTES等术后黏膜缺损以及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张教授以视频演示重点为我们展示其应用OverStitch缝合ESD缺损黏膜、缝合关闭胃-胆总管瘘、双镜联合,腹腔镜经皮胃造口,内镜经皮、胃、食管逆行缝合高位食管气管瘘、内镜下缝合食管巨大憩室。同时张教授提出了运用OverStitch进行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的思考。最后张教授总结如下:OverStitch应用广泛;第一代OverStitch需要双腔内镜,这限制了其灵活性和插入的深度,使胃底、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和小肠的深部位置难以缝合,第二代OverStitch的出现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其更多的功能有待于我们更多的探索。

邹晓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EUS胃肠吻合术的精彩讲座。邹教授指出,恶性流出道梗阻是累及上消化道各种恶性肿瘤的常见和导致恶液质的并发症,其预后较差,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外科胃空肠吻合,空肠营养管置入,肠道支架植入等,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和重建经口营养摄入。邹教授将传统方法与EUS-胃肠吻合术相比,指出后者既有外科旁路手术维持通畅的优势,又使创伤很小,和肠道支架相比,症状复发和支架阻塞的风险较低,很少需要再次介入治疗。邹教授介绍了其应用EUS进行胃肠吻合的研究和探索之路,从动物实验至大量的文献归纳总结至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他总结到EUS胃肠吻合的最大优势在于微创+维持通畅时间长;他们的技术亮点在于:改进的小肠镜外套管,双球囊导管(专利),末端可通电的支架推送器。EUS胃肠吻合将成为恶性胃流出道梗阻最理想化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王贵齐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国胃癌发病与诊治现状的精彩讲座。首先王教授指出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并分析了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在于三点:胃癌早期诊断率低,农村恶性胃癌5年生存率低,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差距显著。同时,他指出胃癌的病因学预防是最理想的预防策略。分析了HP“检测和治疗”策略是否适用于我国,我国全面开展内镜胃癌筛查的现状及问题(内镜医生缺乏、内镜设备缺乏、内镜筛查成本高、风险高、患者接受度差)。王教授进一步详细讲述了胃癌的初筛技术,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并指出个初筛技术存在的局限性,筛查结果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方式的选择可能因人而异。最后,王教授指出,要提高我国的胃癌早诊率,需做到以下五点:1.病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知、信、行;2.医生的意识、观念、责任;3.胃镜规范化操作;4.解决农村和城市医疗资源上的差距;5.政府政策与制度的保障。

-未完待续-

不 一 样 的 消 化 科

供稿 / 陈梅红

摄影 / 张伟锋

编辑 / 叶峰

本文由消化客根据会议内容整理概括,仅供内部学习交流之用,因水平有限难免有出入和错误,与授课专家无关。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消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