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就能多活三十年
大肠癌跃居肿瘤发病率第二位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肠主要负责营养吸收,大肠则吸收水分、电解质,形成粪便、排出粪便。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以上海为例,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低速度持续上升,但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10%。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最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显着,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七位一跃成为第二位。
误诊、漏诊太多,早癌发现偏低
大肠癌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不易开展病因预防,但通过筛查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上海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傅传刚教授每年做结肠镜检查4000多例,结直肠癌诊治1000多例,其中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早期病变200余例,发现结肠息肉患者则更多。
在他所诊治的大肠癌病人中,约8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痔疮、结肠炎等良性疾病,有的甚至当作痔疮进行了手术,结果延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许多患者因此不得不做永久性结肠造口。
早期结肠镜筛查对大肠癌治疗十分重要。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很多痛苦,而且可以多活三十年。结肠镜筛查还可以发现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同时将其摘除,从而避免发展为大肠癌。
大肠癌80%-95%来源于结肠息肉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改变,常年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导致我国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肠镜检查的普及让以前不容易被发现的大肠癌如今得以第一时间诊断,大肠癌发现率就比以前有所提高;
另外,大肠癌是老年病,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如今随着人们的寿命的延长,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10%左右的大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缺陷通常难以纠正,但通过对大肠癌易发性的重视,做好定期的检查,即使发生了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2.肠息肉:良性的肠息肉尽管不会无限制生长,但10—15年后就有癌变的可能。据资料显示 8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而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高达100%。发现肠息肉要及时摘除并且定期做肠镜检查。
3.慢性结肠炎: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溃疡糜烂后就会有创面,有创面就要修复,修复过程中出了问题就会癌变。
大肠癌的八大高危人群
1.5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贫血、男性贫血,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发现腹部肿块者。
大肠息肉要及时清除
结肠镜摘除息肉就可以阻断癌变风险,息肉摘除后要做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复查时间。
大肠长1.5米,每段肠子发生癌变的几率不是平均的,最下端的直肠最容易癌变,60%大肠癌是直肠癌。
如果整个大肠里成千上万全是息肉,即为结肠息肉病,这个情况下大肠要全切除,小肠折叠做一个储袋和肛门口做个吻合,大便也能控制得很好,所以部分肠子切除不会影响消化功能。
80%的直肠癌早期会被误诊为痔疮
大便次数增多、内容物异常等大便习惯改变的情况都应该引起警惕。
肠道得癌后会刺激肠壁,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会增多且会有解不净的感觉。一开始可能大便次数增多到后来大便上有黏糊糊像鼻涕的东西甚至大便带脓带血,如果出现这个情况要及时就医。
肚子隐隐作痛,尤其是固定点疼也要引起重视,摸到腹部有硬块就要就医,因为右边结肠癌往往会有个块。最近诊治过一位年轻患者,主诉下腹痛两月有余,伴有腹胀、腹泻、大便偶尔有血丝。虽然觉得不是大毛病,但还是有点担心前来就诊。没想到,肠镜检查后,年纪轻轻的他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此外,不明原因贫血也要引起重视,要搞清楚是造血功能出问题还是流血过多导致的贫血。最近一位78岁老先生,头晕胸闷3个多月,以为是高血压,去医院检查血色素仅仅3克(正常人12-15克),严重贫血。到血液科排除了造血功能障碍,做各项检查,最后结肠镜检查发现为升结肠癌。
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经常被误诊为痔疮。建议患者不要代替医生做诊断,要准确说出症状让医生诊断。门诊中经常有些病人跑进诊室见到医生就说自己得了痔疮,因此耽误诊断治疗。
80%的直肠癌,最初几次看病会被误诊为痔疮。
最近半年时间里已经有4位在外地以为痔疮进行了手术,结果手术后大便仍然经常带血,到东方医院来检查发现原来出血的原因并不是痔疮,而是直肠癌。
痔疮与直肠癌不是一回事,痔疮不会转变为癌,但会伴发直肠癌,而且两者的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有便血腹泻等症状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盲目觉得是痔疮肠炎,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癌。
建议50岁以上定期做肠镜。
如何筛查大肠癌
直肠指诊和肠镜是筛查大肠癌最重要的两项检查。
尽管粪便隐血试验价廉,易操作。不过仅有50%的大肠癌和30%大肠息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例如痔疮、胃溃疡、小肠出血都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因而粪便隐血试验的准确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反复数次检测都是阳性,则一定要进一步肠镜检查。
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肠癌比较容易被发现,预后效果也比较好。
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可以多活三十年。
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检查出来没问题,每隔五年做一次肠镜就可以。
有些上了年纪的患者很怕做肠镜,觉得不打麻药怕疼,打了全麻怕大脑有影响,其实,全麻的麻醉用药对大脑的影响只相当于一颗安眠药。
从临床上而言,推荐全麻无痛肠镜,除了舒适之外,全麻无痛结肠镜检查时患者没有疼痛等痛苦,而且血压会适当地降低,同时有心电监护、血压监测,有任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抢救,比起做普通的结肠镜检查安全很多。
做结肠镜检查时发现肠息肉,全麻状态下可以直接摘除,避免再次痛苦。
低位直肠癌手术也可保肛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大部分患者都面临能否保留原有肛门的问题。目前随着3D腹腔镜的应用,直肠癌手术的部分可以做到“白色无血、极致微创、低位保肛、无腹部切口”,保肛在技术上没有问题。
关键是该不该保肛,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肿瘤本身大小、侵犯的深度以及患者肛门的功能情况。通常情况下,为了将肿瘤切除彻底,要求将肿瘤远侧2cm左右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如果肿瘤位置过低,已经靠近肛门的内口,勉强保肛,远端切除的不足将会导致肿瘤的残留和复发。而一旦局部复发,再行 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就非常小,病人会非常痛苦。
如果肿瘤比较大,已经局部比较晚期,就需要切除更多的周围和远端的组织,如果要保住肛门,肿瘤的位置就要求更高一些,否则就需要挖除肛门。
另外,在该不该保肛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手术前患者已经伴有肛门松弛,大便部分失禁的情况,超低位保肛手术就需要特别慎重。勉强保留肛门,术后患者术后大便次数很多,伴有部分失禁,生活的质量就远远不如结肠造口要好。
传统直肠癌采用开腹手术,在腹部从上往下要做长约20cm的切口,将整个腹腔暴露在空气中,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后病人一般要放置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术后由于切口疼痛,病人需要卧床4-5天,经常伴有切口感染、裂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超低位直肠癌,由于位置比较深,手术医生难以看到位于盆腔深处的结构,操作非常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保肛率低。
近两年来,国内已经开展3D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做手术如同看3D电影一样身临其境,同时有8倍的放大作用,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精准,基本可以做到白色无血手术、极致微创的效果,对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可以做到更加彻底的切除,同时对控制排便的神经和肌肉做到更好的保护,使距离肛门2厘米左右的直肠癌也能成为保肛手术的适应范围,85%的直肠癌患者可能实现极致微创、没有腹部切口的保肛手术。
由于腹部没有切口,术后肠功能很快恢复,并从根本上避免了切口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由于手术没有失血,也没有各种导管的不适,没有伤口疼痛,即使90多岁的老人,手术次日也能下地活动,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卧床、胃管留置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等。
大肠癌早发现治愈率达95%
大肠癌是实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而有效的放化疗药物在手术后能很好地控制大肠癌的发展。大肠癌的疗效取决于以下因素:
1.恶性程度:肠癌分化程度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低分化的癌和组织正常的形态很不像,恶性程度很高;高分化的还比较像正常组织原来的结构。
2.发现的早晚:发现越早效果越好。肠癌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假如说发现得晚了,淋巴结有转移了,肿瘤也比较大了,就需要结合放化疗,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50%~60%。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5%左右。
对于伴有肝脏多发转移患者的好消息是,最近通过3D腹腔镜技术可以做到同时对肝脏多发转移病灶,以及直肠和结肠原发肿瘤的同时切除,而且做到极致微创。
来源: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