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

文 /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2018-05-07 12:33

头颈部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甲状腺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淋巴结肿大常常是头颈部肿瘤的转移征兆,但常表现为查不到原发灶的隐匿性癌或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除病史、临床表现外,影像学作为辅助检查的工具已广泛使用,其中PET/CT对于头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肿瘤复发、不明原发灶的寻找均有显著的优势。

鉴别诊断

PET/CT对头颈部原发肿瘤探测的灵敏度较其他影像检查要高。一项针对50例头颈部肿瘤病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PET显像对原发肿瘤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5%、92%,而CT显像为68%、69%,超声为74%、75%。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头颈部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颈淋巴结清扫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首选方法,弊端是术后可能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已成头颈部癌治疗的主要选择:仅切除有转移倾向的淋巴结,减少不必要的颈部正常组织结构损伤。PET/CT显像在转移性淋巴结探测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一项对1284个淋巴结组化检测结果的比较得出结论,PET/CT探测的灵敏度可达90%,特异性可达94%,而MR分别为80%和79%,CT仅为82%和85%。而且,由于PET/CT是全身显像,进行一次显像还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远处转移或者第二原发癌,并且通过精确显示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对头颈部肿瘤淋巴结分期的诊断更为准确,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证据,目前认为PET/CT已经成为头颈部肿瘤术前分期的必要手段。

肿瘤复发

头颈部的治疗往往会对局部周围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导致粘膜增厚、软组织肿胀、纤维化或瘢痕组织形成等。PET/CT通过显示组织的代谢活性,对肿瘤放化疗后形成瘢痕还是复发具有很高的鉴别能力。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与针刺活检、常规影像学显像相比较,PET/CT探测复发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曾有一项针对区分鼻咽癌再发、残余与良性病变的研究发现,PET/C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为100%和96%。因此PET/CT是探测鼻咽癌再发与残余的最佳工具。

不明原发灶的寻找

颈部引起特殊的解剖位置往往成为不明原发癌淋巴转移的首发部位。一些临床资料显示,通过PET/CT显像,原发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 因此,在不明原发灶的寻找中,一般宜以PET/CT作为首选手段。而且,PET/CT显像的另一优势是可在全身范围内探查可疑原发灶和转移灶,有助于临床分期并指导治疗。

(核医学科 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