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科学家揭示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改变癌症治疗

文 / 全球医生组织北京代表处
2018-04-11 07:35

科学家和医生们终于意识到了不应当根据癌症在体内首次被发现的位置进行治疗,应依据癌症分子类型采取精准治疗。

迄今为止,医生们都是基于癌症所在的部位来定义和治疗癌症,譬如肺部、肠道或乳房。

随着“泛癌症图谱”项目宣告完成(参考文章|必读|肿瘤界赞叹巅峰之作:全面解析癌症的基因和分子机制),最新研究结果发现,所有33种癌症类型可以被重新划分为28种不同的分子类型,或是基于细胞和基因组成的“簇群”,并非依据它们在体内的起始部位。其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现近三分之二的簇群分子具有相似性。

科学家们认为,通过在基因水平上区分癌症类型,可以开发出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法。

加利福尼亚的巴克研究所的本茨教授认为:医学界是时候改写癌症教科书了;打破临床肿瘤学的分类界限,否则病人仍然难以从原有癌症分类方式的治疗中获益。

33种癌症类型被重新划分为28种不同的分子类型

作为“泛癌症图谱”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绘制了癌症基因组图谱。他们发现一种肿瘤类型可存在于体内的25个部位。因此。若是在以往,这所有部位的癌症治疗方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实质上属于同一类肿瘤。

上述研究项目是调查了1.1万多名患者的数据、23种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以及10种罕见肿瘤,并且发现了一些常见癌症,如肺和乳腺中,根据分子类型分类可分解成多种癌症类型。

这一发现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一种癌症的治疗药完全可以用于治疗另一种癌症,而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用来对抗癌症。这在研究抗癌新药方面,开阔了视野和思路。

正如在泛癌症图谱完成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赞叹:“这个项目是十多年开创性工作的巅峰之作”。

例如,患有肺癌和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以从更多的靶向药物治疗中最大化获益。

该项研究成功地为肿瘤专家和临床医生全面而透彻地诠释了癌症的发病机理,包括癌症如何发生、生长部位以及为何发生?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收集抗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信息和未来精准治疗方案的选择。

但研究人员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难治性癌症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TCGA研究项目负责人,卡洛琳·胡特博士认为:“TCGA项目是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总结了多种癌症特征”。

10年前,该项目启动时还处于起步阶段,收集的数据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基础研究,也无法开拓人们的思考。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样本和数据支持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我们越来越接近发现癌症发生的真实“病因”。这将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奠定坚实基础。

其实,细细地回味,这不就是中医学所传承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辩证思想吗?呜呼哀哉!

关注sasctm,你会享受全球顶级医疗资源

+

自家招贤纳士

欢迎转发分享,微信平台等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sasctm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