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望舌很关键!
小编导读:
舌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舌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邪正消长等均可客观反映在舌象上。故察舌对临床辨证施治及判断疾病的转归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待癌症,舌诊的重要性也是如此。今天,上海肿瘤名中医徐振晔教授将其通过舌诊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出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徐教授如何通过舌诊查虚实、知深浅的吧——
徐振晔教授致力于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近四十余载,对肿瘤内科疾病研究颇深,尤以重舌诊辨治肺癌方面为专长,遣药精当,屡见良效。徐教授认为,脉象常有真假,而舌象最能及时客观地反映疾病的本质,通过观舌质可验证之阴阳虚实,审舌苔即知邪之寒热浅深,察苔之润燥又可知津液盈亏,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现将徐振晔教授察舌辨苔论治肺癌经验总结如下,以窥一斑。
(一)察舌质辨脏腑虚实
徐教授认为,舌质能够反映脏腑气血阴阳虚实和正气强弱。通过辨舌质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的本质所在,从而明确治疗方向。肺癌患者舌质偏红或红、苔少或有裂纹,为肺阴虚,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消肿,用药常选用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百合等养肺阴,清虚热,生津液;舌质红或红绛、苔净或苔光,为肺肾阴虚,治以滋养肺肾之阴精、清热消肿,常在养肺阴药的基础上加用生地、山茱萸、炙鳖甲、炙山甲等药物滋养肾阴;舌淡胖或兼有齿印,必补益肺气,常首选且重用生黄芪;舌质淡暗或淡而不胖者,为脾虚湿困,药用党参、白术、白扁豆等益气健脾药物,且常配以温阳类的仙灵脾等,盖取其“脾阳根于肾阳”之意。
(二)观舌苔知邪之深浅
《辨舌指南》云:“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能辨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舌苔禀胃气而生,虽责之于胃,然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可见脏腑的病变,病邪的深浅,可通过舌苔反映出来。徐教授在辨治肺癌时常通过望舌苔观察邪气的进退,判断患者病位深浅、病情进展及预后。如苔厚腻而黄者,提示邪重,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健脾燥湿,选用黄芩、苍术、川黄连、木香等药物;若苔黄腻伴便秘患者,常用枳实、大黄等清利下焦,合石见穿、蜂房等抗肿瘤中药以达到祛邪的目的。舌苔的厚薄也可提示预后转归,如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表示胃气已绝,预后差;如舌质由紫转淡红或晦黯转明润,舌苔由厚变薄,或由无苔变薄苔,说明病情有好转;反之为逆,应警惕肿瘤有无扩散、转移等。舌苔由白转黄变黑者,多是癌症由轻变重,由寒化热;如舌由润变燥,口干明显者,多是火毒内蕴,津液渐伤。
(三)重舌诊指导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医学个体化诊疗特色。《临证指南医案》云:“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证是立法遣方用药的依据,法随证立,方依法制。中医舌诊是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均以舌象作为重要的客观指标。《临证验舌法》有云:“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可见察舌对于辨证的重要指导意义。徐教授在肺癌的诊治中十分注重舌诊,在症情复杂,脉、症、舌出现矛盾时,舍脉从舌或者舍症从舌,切中病因病机抓住疾病主要矛盾以遣方用药。临床上肺阴虚患者舌质多偏红、苔少,徐教授通常应用北沙参、天冬、麦冬等养阴生津,肺肾阴虚患者舌质红或红绛,苔净或花剥,常以生地、山茱萸、玄参一类滋养肾阴的药物,但若患者伴大便溏薄则改用麦冬、石斛一类药物养阴,以防生地、山茱萸滋腻碍胃。临床上有些患者出现神疲乏力、口干等症状,而舌象表现为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脉细,则辨证为脾肺气虚,并不单单因为口干脉细而加用养阴药物,徐教授正是在辨证中抓住舌诊,辨明证候本质,明确疾病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屡见良效。同时徐教授亦强调辨舌固然重要,但仍需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方能正确的辨证施治。
好 · 书 · 推 · 荐
《徐振晔治癌经验》
徐振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1年,专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恶性肿瘤工作38年,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学术造诣较深厚,在上海及全国同行业中有较高的zhiming度。国内1先提出了“益气养精解毒散结分阶段治疗晚期肺癌”、“补肾生髓法防治化疗骨髓抑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临床系列研究和机制探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本书内容由徐振晔教授学术思想和病案两部分组成。学术思想部分总结了徐振晔教授40余年的学术经验与思想,病案部分整理了徐振晔教授80篇医案。(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徐振晔治癌经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振晔主审,邓海滨 王立芳 赵晓珍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