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5岁 疗效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

文 / 新民网
2018-03-06 18:16
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5岁 疗效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

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施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天发布的首份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报告披露,中国大城市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依旧在45岁左右,较欧美发达国家年轻10岁左右,但并未出现严重的乳腺癌年轻化;肿瘤医院2008-2015年出院的乳腺癌0-III期患者20085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85.5%,乳腺癌疗效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自2000年独立建科,如今手术量达到5343例,年门诊量210876人次。这里开展的手术中,恶性肿瘤比例超过70%。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乳腺恶性肿瘤手术主要指标”和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这家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共完成治疗病例数5343例, 几乎承担上海一半的乳腺癌治疗患者服务量,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天以内。

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5岁 疗效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

图说:教授邵志敏工作照 院方供图

绝经后患者比例有所增加

此次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发布的医院自2008年到2016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报告发现,期间在乳腺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0.8岁,绝经前患病女性和绝经后患病女性比例分别为51.8%和48.5%。“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两个显著的发病高峰,近些年临床上绝经后患者比例有所增加,越来越趋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发病谱。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于等于65岁乳腺癌患者比例将占到乳腺患者总数的27.0%。”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说。

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介绍说,乳腺癌的发病“双高峰”提示我们,身处此年龄段的患者更需提高自身健康意识,留心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邵志敏建议,40岁以上女性需定期接受一次钼靶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丁克”或未哺乳的高危人群需将筛查年龄提早到35岁。

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5岁 疗效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

图说:教授郑莹工作照 院方供图

乳腺癌早已不是“绝症”

8年随访数据同时显示,肿瘤医院乳腺外科8年间病患数增长了157%,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邵志敏指出,乳腺癌早已不是人们眼中的“绝症”,早期乳腺癌可以获得完全治愈,中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可以说乳腺癌是继甲状腺肿瘤之外生存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肿瘤医院的统计数据称,乳腺癌原位癌5年总生存率可以达到97.9%,只需手术无需后续的放化疗,便能实现完全治愈。II期和III期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5%和61%。“很明显的是,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随着肿瘤分期的上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郑莹补充说。

邵志敏强调,乳腺癌作为一种浅表器官的肿瘤,是可以通过自检和筛查实现早发现的。医疗技术虽说大大提升乳腺癌治疗效果,一般而言中晚期乳腺癌医疗技术只能提高30%的疗效,复发风险可能较早期乳腺癌患者增加50%,所以早期诊断是极其重要的。他表示,从8年统计中乳腺癌各分期的治疗效果来看,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相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倡导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依托的首次治疗规范性。规范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各项检测的结果首次综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邵志敏举例说,比如手术治疗后对没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疗;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在2厘米以下的、激素受体呈阳性的肿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疗,而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一定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用;而HER2强阳性的病人术后可联合靶向治疗等。同样,对于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医生也是严格遵守适应症,在确保肿瘤根治和疗效最佳的基础上,再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

女性患者需“身心同治”

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她们正处在职业发展“黄金”期。近些年,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治疗技术从过去将病治好,逐渐演变成“身心同治”。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比例明显增加。

据统计,2017年肿瘤医院共完成保乳手术1410例,相较于过往有了显著提升。“我们在临床中积极向年轻患者介绍推广这类手术,让她们走出认识误区。”邵志敏说,保乳手术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和分期要求,医生需严格筛选适宜病人,这是确保未来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保障。尽管有些保乳手术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局部复发的小情况,但从现有的多中心研究来看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在远期生存率方面还是能够达到与全乳切除根治术一样的疗效。近五年,肿瘤医院乳房重建的手术量也增长了5倍之多,2017年完成乳房重建手术646例。患者在获得肿瘤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获得了心理修复和信心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