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说 | 癌症止痛:吗啡 VS 杜冷丁
吗啡 、 杜冷丁: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吗啡和杜冷丁都属于阿片类镇痛药,在人们因为疼痛而挣扎在黑暗的泥沼中时,他们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光芒,虽然他们不能根治疾病,但他们可以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杜冷丁是在吗啡之后问世的,那么二者的区别何在?接下来由疼痛君为您絮叨絮叨:
疼痛说 | Pain Talk
区分几个概念
吗啡
吗啡(Morphine,MOP),1804年,德国药剂师Friedrich Sertürner首次从天然阿片中分离出一种生物碱,因发现其有梦境一般的镇痛效果,就以希腊神话当中的梦境与睡眠之神的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字命名为吗啡。镇痛作用强大,在战场,军医经常用吗啡为伤兵疗病;在医院更是大显身手:止咳镇痛,轻松施行手术。
杜冷丁
杜冷丁(化学名:哌替啶),是药理学家在吗啡的基础上改进结构后问世的,相对吗啡而言,吗啡是从罂粟中提取的菲类生物碱,镇痛作用强,杜冷丁是人工合成的镇痛药,杜冷丁一般不用于止慢性痛,因为其止痛效果只有吗啡的1/10,且止痛时间只能维持2.5~3.5小时。
癌症止痛:吗啡 VS杜冷丁
癌症止痛:杜冷丁不是首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医生用药指导原则》中,对于癌性疼痛治疗,杜冷丁为不推荐使用药物。具体原因有:
1.在中晚期癌痛频繁爆发的情况下,需要不断给患者用药,想要达到同样的止痛效果,需要的杜冷丁则是吗啡的10倍,而且用杜冷丁后再用吗啡必须增加剂量,否则无效,这也增加了癌痛止痛的难度。
2.杜冷丁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的半衰期较长,不易排出体外,长期应用会造成去甲杜冷丁在体内的蓄积,而去甲杜冷丁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反复给药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病人出现震颤、精神错乱、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3.杜冷丁只能注射给药,长期肌肉注射将造成局部肌肉组织纤维化,而使局部肌肉组织失去对药物的吸收功能。吗啡有口服(包括控缓释制剂)、注射剂、栓剂等,便于患者自行用药。(看过连淑颖肿瘤康复日记后,可以了解很多癌患心理及治疗,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一位75岁前列腺癌广泛转移的患者,用杜冷丁止痛治疗,每1~2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臀部、手臂布满针眼,以致护士无法注射。患者来到某肿瘤医院后,经过免疫力提高治疗和口服吗啡镇痛,疼痛减轻,身体状况好转,两个月后已能自行外出活动。)
4.虽然杜冷丁的成瘾性比吗啡较弱,但连续使用1周,即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包括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停药后同样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呕吐,腹泻、失眠,严重者也会产生虚脱。
长期以来,对于癌性疼痛最常用的是注射杜冷丁,病人及家属把杜冷丁当成治疗癌痛的灵丹妙药,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杜冷丁虽能起到止痛效果,但止痛缓解时间不够长,副作用大,而且需定期去医院注射。肿瘤学界已提出癌性疼痛不主张使用杜冷丁。世界卫生组织把杜冷丁的使用作为衡量癌性疼痛治疗水平的一个标准,杜冷丁用得越多,说明对癌痛治疗的认识越低。
注意
同样是吗啡,药品和毒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真正有止痛的需求,以及是正规使用还是滥用。现代医学已将吗啡类药物不断提纯、改进,已能做到使吗啡类药物在人体内缓慢有序地释放,不会出现很高的峰药浓度,极少产生欣快感,能够避免心理成瘾。尤其是采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给药,癌症患者出现精神依赖性的危险很小。多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用阿片类药物(包含吗啡)治疗癌痛,产生精神依赖者实属罕见。在万分之四以下。所以,癌症患者只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药,基本不会出现成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