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从癌症化疗,看中美医疗差距

文 / 好医友
2017-12-26 11:33

来源:好医友

生命不息,化疗不止,是国内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真实写照。恐惧和抗拒,是很多患者对化疗的第一反应。此前,90后演员徐婷患淋巴瘤后拒绝化疗,很快便离世了。

几乎所有晚期癌症患者都像贴了标签,极度憔悴。如果化疗仅能让患者多活数月,却是以严重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样的化疗是否有些得不偿失?

反观美国,化疗的接受度远高于国内,这也是不少癌症患者选择出国看病的一大考量。中美在化疗方面的差距体现在哪呢?

美国肿瘤精准医疗先驱Dr.Nader Javadi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医疗界已开始改变癌症“纯对抗性”治疗的思路,转向以人为本。近年来,个性化精准治疗更是深入人心。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治疗的同时,更应关注患者整体,尽可能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这一理念在化疗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出国看病:从癌症化疗,看中美医疗差距

美国医生诊所的化疗室

1、化疗前预处理

在美国,化疗当天需先执行几个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以确保可以安全实施既定的化疗方案。做完实验室检测后,接下来是关键的化疗前用药,这是一种辅助的特殊药物组合(通常含2种或更多药物,因不同人、方案而异),一般在化疗前几分钟或几小时给药,以消除或减轻化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或过敏反应。

2、药物和方案差距

美国各种新的化疗药、靶向药、免疫药物全球领先,药物选择更多,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低。在一些新药使用上,美国医生经验丰富,能防患于未然,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

国内的化疗药质量参差不齐,而美国严格的GMP保证了药品质量,副作用也更小。

另外,在化疗方案个性化和科学性方面,国内与美国也有一定差距。

3、形式和环境影响

国内的化疗基本都要住院,长时间输液,院感风险、病房环境等因素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久前,一位40多岁的胃癌术后腹腔多发转移患者,经过多方案化疗,副作用严重。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算出国看病。他通过当地医院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预约了Dr Javadi。“去美国治疗,几个月都得住院吗?”这位患者的开场白透出恐惧。

Dr Javadi告诉出国看病患者,在美国,化疗都是门诊进行,只需每1-2周去一趟化疗室,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平时完全可以四处逛逛。以他所在的加州希望健康中心为例,化疗时患者可以看电视和阅读,几个小时就能回家。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严密监测,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或突发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直到确认无虞方可离开。每次化疗后,医生都要严密跟进CBC、CMP等相关数据(每周至少一次),以评估患者情况和治疗反应。

输注方式的差异,影响也很大。在美国,化疗输液都会用输液泵。用输液泵给药,能恒速输液、精确控制药物总量,减轻因血药浓度变化引起的不良反应。

4、副作用管理和营养摄入

恶心、呕吐、脱发等化疗副作用,是让很多患者恐惧的重要因素,而美国很重视副作用的研究和管理。比如,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呕吐药,各种新的抗呕吐药也层出不穷。医生还会传授给患者一些预防恶心、呕吐的小技巧。对于脱发,美国FDA批准了一种冷却帽,用于缓解化疗引起的脱发。

美国医生也非常重视出国看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摄入,只有保证生活质量和体能,才能更好地治疗。Dr Javadi会向患者解释平时补充营养(蛋白质)和水分的重要性,指导每日应摄取的卡路里数等。对于部分身体虚弱、食欲不佳、易恶心呕吐的患者,他还会推荐一些易入口、热量充足的蛋白饮品。

好医友医疗总监JoyXu指出,中美化疗的差距,一方面反映了医疗体制的不同和理念的差异;另一方面,国内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在为患者化疗时很难做到细致化的预处理,顾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各种细节。

文章来源:http://www.haoeyou.net/NewsStd_1063.html(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