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深信不疑的癌症“谣言”,你信了多少?
2017年,“癌症”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开的词。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指出,中国一年就新增400万患者,死亡280万。每个人都感觉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虽然现在对癌症的科学认识和治疗手段都日新月异,但大量对此毫无了解的人,为了博人眼球,不断向大家灌输“癌症治不治都是死”,“医院就是要在死之前把你榨干”这样的谣言,导致大众对癌症两个字的恐惧越来越深。
谎言说了100遍,就成了真理,如果盲目接受信息,那很容易上当受骗,轻者破财,重者失去生病。
1. 要把癌细胞全部消灭,才能治好癌症
相信很多人已经了解过,其实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身体里有癌细胞不算啥,在癌细胞全面失控爆发之前,其实对身体影响应该是很小的。30多岁的男性中,约30%的人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达70%,但其实只有14%的人会真正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而且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本质上实在太像了。杀死癌细胞的任何方法,都可能误伤到正常的功能性细胞。清除癌细胞其实很简单,癌细胞怕酸,怕碱,怕饿,怕冷,怕热,怕任何东西。你把硫酸静脉输入患者血液,癌细胞肯定死了!但问题是这时候人也死了,所以就目前来看,把癌细胞全部消灭是不现实的。和自然进化相比,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比我们历史上开发出的任何抗癌药都要强大的多,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和癌细胞“和平共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2.癌症是绝症,只能等死
事实上,很多癌症早就不等于绝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癌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上千种疾病的总称。不同的癌症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巨大。比如癌症治疗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好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让很多癌症被攻破。
即使有的癌症无法治愈,癌症也不等于绝症。很多人不知道,每年因为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和癌症差不多,而且糖尿病目前也无法治愈。但没人因为得了糖尿病就崩溃,没人把糖尿病称为绝症。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知道糖尿病能控制,能长期带病长存。而我们战胜癌症的目标也不是消灭癌症,因为突变的癌细胞会不停的出现。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实现带癌生存。
我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得癌症后存活了10年,甚至几十年的人,他们的癌症也不一定治愈,但只要没影响生活,他们就是健康人。所以癌症患者要拥有的一个乐观心态和健康体魄,提高免疫力,才能和癌症长久战斗下去。
3.化疗都是医院骗钱的
由于最近煽动性伪科学文章的泛滥,很多人认为放化疗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认为“化疗毫无作用,仅仅是医院赚钱的工具,副作用过大会加速患者的死亡。”虽然现在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越开越多,比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但是,第一新疗法并不对于所有患者有效,第二是价格非常昂贵。对中国的大多数患者,更多的还是依赖三种更传统的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
传统并不等于无效或落后,固然化疗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副作用太强。从情感角度,副作用让亲人朋友受苦,但如果说它毫无效果,则是纯粹的谣言,如果因此而拒绝治疗,投入“神医”怀抱,则更是误入歧途。
还要谨记的是每个人对同样的辐射的承受能力和反应不同,因此放化疗造成的副作用也不同,这也就是每个患者化疗的效果不一样的原因。所以肿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使用肿瘤患者专用的营养品怡补康,平时也要加强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癌细胞可以被“饿死”
癌症病人往往有个很大的顾虑:担心补充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因此不敢多“补”。更有甚者,希望通过饥饿去“饿死”肿瘤。但是,患者若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撑,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饿死”的只能是病人而不是肿瘤细胞。而且,营养不良的人更加容易发生肿瘤,且并发症更多、生活质量更低、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
因此,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营养支持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治疗措施。而肿瘤患者可以服用适合自己的肿瘤患者专用营养品怡补康,它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增加放化疗的耐受性,减少治疗中和康复期感染。
5、癌症可以去找 “大师”治好
很多患者吃了江湖医生昂贵的神药以后,感觉好多了,也许没那么疼了,也许有精神了。这其实牵扯到了一个科学原理:安慰剂效应!就是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没有效果的安慰剂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的神奇效果。安慰剂效应听起来玄乎,但绝不是伪科学,而是一种逐渐被科学界认可的客观现象。
但是安慰剂效应治标不治本,它能缓解症状,但安慰剂没有活性成分,不可能治愈疾病,因此决不能迷信。这就是为什么无数的所谓大师被揭穿后,好多患者大惑不解:“他的药确实有效啊?”在你去替大师辩解之前,请默念三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而安慰剂效应,证明了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非凡的自我治疗能力,所以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医生。当使用同样的药物的时候,拼疗效,其实在拼的,就是安慰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