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诊早治食管癌: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文 / 食管癌学堂
2017-10-29 13:05

点击右上角立即关注,更多健康内容不再错过,不定期惊喜送给你

食管癌是我国极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最大的难点之一是难以早期发现,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患者往往在前来就诊时已发展到晚期,也因为无法进行外科根除手术,患者预后情况不甚理想,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早诊早治食管癌: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然而,内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况。通过常规的内镜检查,医生能够在病变很早期的阶段、甚至癌前病变的阶段发现病灶,这部分患者通过后续合适治疗手段的干预,可极大地提高生存率。

传统食管癌的根治方式通常为食管切除术,但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且术后易出现反酸等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令人望而生畏。而对于部分适合人群来说,内镜下治疗在达到同样的根治和生存效果的同时,有着创伤小、并发症率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特点。

早诊早治食管癌: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内镜下食管癌切除,次日便可进食

目前,内镜下治疗技术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内镜下粘膜消融、内镜下支架置入和扩张。内镜下切除术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利用专用的内镜下切割工具切除食管壁表面的病变而达到治疗效果。由于切除的只是病变的局部组织,而非整条食管,因此创伤较小,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患者往往只感觉轻度的疼痛,待数日后创面愈合,即可恢复到与术前相同的状态了。除了直接切除病灶以外,还可使用消融技术,如冷冻消融术、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光动力治疗等。其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热量、冷冻或光学等物理能量将病变的粘膜组织损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不必对于术中的疼痛和不适有太多的担心。

早诊早治食管癌: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内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一面能“看到”食管表面的镜子了,新的技术层出不清,如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等已经普及临床。内镜下的病灶,可以放大百倍至千倍使得医生对于良恶性的辨别更加准确,同时更精准地划出病变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减少“误切”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超声内镜下,还可以“透过表象看本质”,直接显示出肿瘤侵犯的深浅程度,,“无创”下便可进行肿瘤的分期。当然,最终离不开病理诊断这一“金标准”,活检病灶的取样同样也可在内镜下进行。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可行根治

晚期食管癌:置入支架改善生活质量

食管是一根空心管道,其管壁结构类似于夹心饼干,最内层称为粘膜层,中间的夹心是粘膜下层,最外层是肌层和外膜。当病变局限在最表面,即粘膜层时,则尚未早期食管癌。这部分患者通过内镜下治疗能够达到根治效果。对于晚期,由于肿瘤长入管腔内造成阻塞而导致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通过内镜下支架置入和扩张等手段,即利用工具将阻塞的食管通道重新撑开而使得患者重新进口进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