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胜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和乳腺癌人工智能诊疗

文 / 良医汇
2017-09-10 16:28

整理:肿瘤资讯编辑部来源:肿瘤资讯

2017年8月25-27日,第五届上海浦东乳腺癌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办,会议内容涉及乳腺癌诊疗的多个方面,注重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的结合,并引入人工智能参与病例讨论。在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的王永胜教授,王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近期乳腺癌外科领域的进展、热点,以及对人工智能在中国乳腺癌诊疗中作用的观点和想法。

王永胜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和乳腺癌人工智能诊疗

王永胜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NCCN乳腺癌临床实现指南(中文版)》专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肿瘤资讯:今天的会议上您对“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盘点。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1年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值得关注的进展。

王永胜教授: 过去1年中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中有很多进展,最重要的是乳腺癌手术的降阶梯治疗,无论是理念、指南还是临床实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表现为降阶梯治疗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认识到全身治疗有助于乳腺癌局部控制;在全身治疗基础上乳腺癌放疗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传统的肿瘤负荷作为主要预测指标到现在以生物学指标作为全身治疗选择更为重要的考量;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对乳腺腋窝淋巴结的降期处理非常重要。总之,经过多种诊疗手段,促进乳腺癌手术的降阶梯治疗,显著改变患者的绝对获益。

乳腺癌手术降阶梯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的变化具体如下,今年的St. Gallen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乳腺癌原发灶的降阶梯外科处理,包括切缘定义更加明晰,浸润性乳腺癌就是切缘无肿瘤;导管内癌阴性切缘的距离增加到2毫米,以更好的局部区域控制;多灶性或是多中心性乳腺癌,在保证切缘阴性、比较好的美容效果以及全乳放疗基础上,可行保乳治疗;新辅助治疗有效患者,特别是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可使乳腺癌手术明显降阶梯,原发肿瘤降期患者的保乳手术切除不再以初始肿瘤范围为界,而以降期肿瘤范围为准;不适合保乳患者,只要乳头、乳晕阴性,可以做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增加乳房重建美容效果,减少手术创伤。

王永胜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和乳腺癌人工智能诊疗

在区域淋巴结方面,已经明确对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前哨淋巴结阴性或1-2个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低负荷患者可以安全避免清扫,减低相关并发症。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活检应依据临床分期,对初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者,新辅助治疗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指南仍推荐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初始阳性者,降期后3个以上前哨淋巴结均是阴性,此时可和患者沟通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但如果这方面工作开展不好的单位,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标准处理。总体来说,现在已经到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外科手术降阶梯处理的时代。

肿瘤资讯: IV期乳腺癌是否进行原发灶手术一直是研究热点。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永胜教授:近年对初诊IV期乳腺癌的关注越来越多,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有效的全身治疗,初诊IV期患者疗效较前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诊断敏感性提高,如CT和MRI,发现了更多的初诊IV期患者。因此IV期乳腺癌的外科处理也受到更多关注。

回顾性研究显示,手术切除乳房原发灶能够延长初诊IV期乳腺癌患者生存,但前瞻性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不过总体趋势是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具体临床实践中,初诊IV期乳腺癌患者是不是进行乳房切除手术或是腋窝手术,要综合考量如下因素:患者一般状况、转移部位、转移肿瘤负荷,伴发疾病,切除的彻底性以及其它相关治疗。对于一些惰性肿瘤,如受体阳性、HER2阴性、增殖指数不是太高的肿瘤,原发肿瘤切除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而多发肝转移、肺转移,手术治疗效果并不好,所以临床上要个体化处理。有一点需要强调,肿瘤的手术切除要求是根治性切除,而且不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或是显著增加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有选择的进行。

王永胜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和乳腺癌人工智能诊疗

肿瘤资讯:今天的论坛上,Watson肿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登台亮相,为病例讨论环节增加了不少亮点。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中国乳腺癌诊疗中的地位和前景?

王永胜教授:人工智能是这几年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去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人工智能显示了提供治疗方案、帮助医生决策的能力,让它逐渐走入中国。无论怎样人工智能已经来到我们面前,进入临床实践,应该以包容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的优势是可以随时纳入最新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指南、荟萃分析、专家共识,在大数据基础上提供非常完善的处理方案。但缺点是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基于国外临床试验结果和国外资源,人工智能在中国临床实践中会涉及资源可及性的问题,希望在这一方面能够整合入中国的实际情况。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对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是非常好的帮手,当然它也需要不断优化,我们期待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