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来的竟然如此悄然无息!
前几日门诊来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自诉有多年的痔疮病史,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近一月来出现中下腹阵发性隐痛不适,大便黄软成形,有时便血、便秘,无贫血、消瘦,但仍担心肠道肿瘤,问需不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患者有体检的意识,说明正在重视自己的健康,这是很好的现象。
患者家族中无胃肠道肿瘤疾病史,平时生活尚规律,无烟酒嗜好,喜高脂饮食,曾行胆囊切除术,而高脂饮食及胆囊切除术后被认为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认为,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呈正相关;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且多见于近端结肠。
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肛门指检未发现肿块。
血检方面: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均正常,血脂(甘油三脂:2.59 mmol/L、胆固醇:5.9 mmol/L)偏高;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大便里有血,这要紧吗?
患者似乎有些紧张
大便潜血试验(FOBT)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成人每日消化道出血>5 ml,FOBT即可出现阳性。
潜血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见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致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的出血状况。
临床上一直沿用化学法来检测粪便潜血,此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依从性好,但干扰因素多、特异性较差、灵敏度低,易受饮食(肉类、蔬菜、铁剂、维生素C等)的影响,常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反应。
另一方面,只有当出血量达到一定量时,才能在粪便中检测到潜血,因此通过FOBT阳性检测出的多为晚期大肠癌患者。
无痛结肠镜检查
在美国,由于结肠镜筛查的逐步应用,50岁及以上成人大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患者对普通结肠镜检查心存恐惧,因此行无痛结肠镜检查。
无痛结肠镜检查消除或减轻了患者的主观痛苦和恐惧感,提高了患者对内镜操作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对内镜操作的耐受性,目前已受到内镜医师和患者的肯定。
患者无麻醉禁忌症,清洁肠道后,准备行无痛结肠镜检查。
令人担心的结果还是出现了,循腔进镜至降结肠中段见一环形肿块,表面黏膜充血糜烂,活检弹性差,质地脆,因肠腔狭窄以上结肠段未能窥视。
图一 降结肠中段见一环形肿块
3天后病理检查结果:降结肠腺癌,肿瘤组织呈腺管状排列,腺上皮异型明显。
图二 肿瘤组织呈腺管状排列,腺上皮异型明显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行结肠镜检查呢?
当疑有大肠疾病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腹块、腹泻、便秘、便血、黑便、消瘦、排便异常等;
检查所见包括: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志物异常、贫血、影像学检查疑有肠道病变等,需要行结肠镜检查;
大肠癌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行结肠镜检查
北京中山医院消化科专家吴世玉指出:得了胆结石、胆囊息肉尽量选择保胆手术,因为切胆引起的肠癌屡见不鲜,而这位患者是幸运的,更多的胆囊切除患者,他们该怎么办?
只有定期肠镜检查,提前做好预防,注意饮食健康,才能避免胆汁长时间刺激肠道引起的肠癌。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但我国的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远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消化道早癌的早诊早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