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陈赓为一死刑犯求情,将其保释出狱,此人有何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中央在党政机关内部开展了一场“反贪污”的大检查,很多没有倒在战场上的干部,都被和平时期的糖衣炮弹击倒;工作组在进驻民航总局之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总局的处长沈毅贪污了好几亿元,是一位实打实的“大老虎”。
根据相关程序,沈毅被逮捕,最高人民法院在经过调查研究后,决定判处其死刑。
但就在这时,时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董必武,要其刀下留人,沈毅是一个人才,我需要他,可以让其到哈军工戴罪立功。
那么,沈毅有何背景呢?身为哈军工院长的陈赓,为何要救下这样一位大贪污犯?
时间回到1951年1月的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虽然在第四次战役中取得不小的胜利,但因砥平里战斗的失利,加上援兵未能赶到,失去了一次扩大战果的机会,在战役结束后,彭德怀点名让刚从越南回国不久的陈赓,率第三兵团入朝参战。
由于陈赓之前在越南工作艰苦,在出发前两天左小腿突然疼痛难忍,医生来检查后,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考虑到朝鲜环境同样恶劣,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上级让陈赓将腿伤治好后才动身入朝;同年8月中旬,经过数月的治疗,陈赓的腿才刚刚好转,见前线战事吃紧,腿未痊愈,便匆匆进入朝鲜。
与此同时,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冷战环境的需要,斯大林在1952年再次向毛主席提议,要建一所陆海空为一体的高级军事学院,培养新中国的新型军事人才,并表示愿意派出苏联教官,帮助教学。
而毛主席也在从朝鲜传回的一份份战报中,深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术战法已逐渐难以应付现代战争的需要,培养军事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在与周总理、朱总司令商量后,决定采纳斯大林的建议,创建一所陆海空一体的军事学院。
但是谁来挑这个重担呢?中央领导举荐了不少人才,但反复斟酌之后,大家都认为陈赓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因为陈赓不仅有知识有文化,且长期在一线领兵作战,工作能力强,尤其是同时拥有与法国、美国的作战经验,这在众多高级将领少之又少。
在经过商讨后,毛主席最后决定,将在朝鲜指挥作战的陈赓调回国,担任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
陈赓刚一回国,就被毛主席叫到了中南海,陈赓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进了丰泽园,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已在此等候陈赓。
几人在寒暄了一番后,就开始进入主题。“陈赓啊,你刚从朝鲜回来,先说说你的看法”毛主席首先问道。
“现在我军不仅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也缺乏相应的人才,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的战士只能在坑道里与敌人作战……...苏联虽然援助了不少比较先进的装备,但由于缺乏技术人才,造成无法维护这些装备,难以完全发挥出最大效果,有时候大炮上坏了一个小螺丝,找了好几个连队,都没有一个会修的。”陈赓回答道。
毛主席听完陈赓的汇报后,心情十分沉重,转身对周总理说:“美国想要打败新中国一定不可能,但我们短时间内要将美国赶出朝鲜半岛也比较难,虽然我们部队作战勇猛,上下团结一心,但武器装备与美军相差太大,因此必须建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
“陈赓啊,中央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那个草案你看了吗?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毛主席指着桌上的文件对陈赓说。
一听主席要让他牵头创办军事工程学院,连忙说道:“主席,这可不行,你是知道的,过去我没有办过学校,这事我可能办不好。”
“你不懂,那我们党内军内有谁懂?你说出来,另外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可以来找我或者总理,另外也不是你一个人在干,苏联方面也会派专家来协助,我们相信你。”毛主席说道。
周总理见陈赓在犹豫:“我们挑来挑去,都认为你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在红军时期,你带的干部团不很出色吗?而且你刚从前线回来,对于我军和美军的悬殊差距有着不一样的体会,别人也没有这些经验的。”
在与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交谈后,陈赓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艰巨,以洪亮的声音回答:“请主席、总理、总司令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陈赓虽驰骋沙场几十年,但却没有办技术学校的经验;因此在上任后,就面临着“三无”的局面,一无校址校舍,二无教员,三无教材。
为早日让学院“开张”,陈赓和苏联专家到全国各大城市勘察学院地址,最终选来选去,选在了北国冰城哈尔滨。
当时陈赓是想将学院建设在北京,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首都,与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比较方便;但因为当时中央指示要尊重苏联的专家的意见,因此选址问题,连中央也未与苏联专家进行争辩,陈赓也不好说什么,最后就选在了哈尔滨。
选在哈尔滨是按照苏联顾问团的负责人奥列霍夫中将的意见,奥列霍夫在苏联曾担任过军事航空学院的副院长,有较丰富的办学的经验,他认为校园一定要宽大,眼光要放得远,要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或许是哈尔滨距离苏联较近,也或许是哈尔滨有俄罗斯的风情和建筑;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后来很多南方的专家因为气候原因,不愿意来这里任教,让陈赓费了不少心思。
办学不仅要有校舍,还得有教师;在完成建设任务后,陈赓开始将重心用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面;为了培养军事人才,陈赓“求爷爷告奶奶”。
由于有一些教授专家的调动,需要总理的亲自批示;陈赓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忙,便利用他到洗手间时候,将其堵在厕所里;总理见陈赓的干劲,二话不说,当即拿出笔在名单上签了名字。
在陈赓的努力下,70多位各领域的专家、教授都到了哈军工。
陈赓深知办学专家、教授才是主角,因此对他们都十分的关心,在哈军工成立初期,由于有些房子还没有盖好,学院出现了“人多房少”的局面,他亲自找总理,向中长铁路局借了一栋楼给专家、教授做宿舍,而他自己以及学院的领导,都搬到平房里住,尽量将最好的都留给专家、教授。
哈军工是一个保密单位,历史有问题的专家、教授一般是无法进入哈军工工作;但陈赓考虑到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才本来就不多,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前夕,又带走了一批高端人才,但陈赓求贤若渴,在政治上对专家、教授十分信赖,主张“用人不疑”,大胆的使用各方面的人才,使哈军工的教学短时间内就步入了正轨。
从以下的几件事,足可见陈赓独特的用人艺术。
一天,学院的保卫部门向陈赓报告,称查到有一个女教授的成分不好,她的哥哥是国民党的大官,解放前夕跑到了台湾,按照相关的规定,建议将其调出哈军工;但陈赓听后却对保卫部门说:“你们只知道她的哥哥是国民党,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她有两个哥哥,另外一个哥哥是我们党的中央委员,她没有跟“国民党哥哥”到台湾享清福,而是跟“共产党哥哥”留在百废待兴的大陆,这不正是进步的表现吗?我们不怕关系复杂,只要是清清楚楚的就没有问题”。
也有一些专家教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想要申请入党,但由于过去父母有不少都是地主或者富商或者曾在国民党政府任职过,因此不敢提出来,一直背着一个“大包袱”,影响工作和生活。
陈赓得知后,主动找这些专家、教授谈话,表示自己就是地主家庭出身,而且早年还背着蒋介石逃命,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在听了陈赓的讲述后,这些专家、教授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我们视频开头提到的大贪污犯沈毅,就是这样被陈赓挖来的。
沈毅早年曾在法国留学,而且学的是弹道学,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等一的高级人才,回国后就被国民党安排到兵工部门工作,在业内的名气不小。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沈毅审时度势,在东北宣布起义。由于当时我军还没有研究尖端武器的部门,对于沈毅这么一位高级人才,暂时先让他屈才到兵工厂工作,沈毅到任后,很快就发现了兵工厂存在的漏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沈毅调到民航总局工作,担任处长;但在拥有了一定的权利之后,沈毅却逐渐堕落,利用职权贪污了好几亿元。与此同时,中央也注意到,很多干部进城之后逐渐被腐化,这个问题迅速引起重视。
沈毅在东窗事发后,根据相关的规定被停职调查,在众多证据面前,沈毅承认了自己的贪污罪行。最高人民法院在研究后认为“沈毅贪污案”影响恶劣,决定判处其死刑,后改为缓刑。
当时在哈军工内任教的另一位弹道专家张述祖教授曾向陈赓提过这个人;陈赓当场就表示,要将他要到哈军工。
但张述祖却无奈地说:“恐怕无法将沈毅调到哈军工”。
陈赓不解:“为什么要不来?是不是得总理亲自批,这个我来协调”。
“总理?恐怕总理也批不了他”张述祖说道。
“这么值钱吗?他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物,连总理也不行?”陈赓急促地说。
坐在一旁的保卫部的副部长对张述祖所提的这个沈毅有一些了解,便将情况告知了陈赓;在得知是起义将领又因为贪污被判处死刑后,陈赓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房间内来回地走,没有想到情况这么复杂。
但陈赓在反复斟酌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破常规,起用沈毅,让他戴罪立功。
副部长听陈赓要起用沈毅这么一位大贪污犯着急地说:“院长,别人可以调,但这个人千万不要调,因为他现在是罪犯,我们哈军工又是保密单位……”
“我们可以叫他在这戴罪立功,我们要培养高级人才,他虽然犯下大罪,但是他的技术是没有罪的,我们要将他的技术留下”陈赓说道。
见陈赓这么坚定,副部长说:“可是陈院长,沈毅是一个罪犯,这事我们也不能做主...”
“这个我知道,但我知道谁可以做主,你去弄两张车票,我们去一趟北京”陈赓缓缓说道。
到了北京后,陈赓第一时间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董必武:“董老,还请你刀下留情呀,把这个宝贝留给我吧,我把他带到哈军工,有大用处”。
陈赓一贯幽默风趣,董必武也听得云里雾里:“什么宝贝啊?”
“就是前段时间民航总局被抓的那个叫沈毅的干部,他其实是一个留学法国的弹道专家,我们学院现在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董必武见陈赓如此爱惜人才,不惜为一个死刑犯求情,当场表示可以向中央汇报一下情况,看如何处理。
最后经毛主席、周恩来的批准,沈毅的缓刑改为监外执行;几天后,沈毅走出了监狱;在见到陈赓后,沈毅激动地跪了下来,呜咽地说道:“首长,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叫我干什么,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你快起来,不要这样,我们保你出来,希望你能好好为国家做贡献,不要给学校抹黑,你先休息一下,等到了哈尔滨后,我会给你安排一间房子,你先负责翻译外文科技资料”陈赓说道。
这年冬天,陈赓将副部长叫到了办公室:“沈毅特赦的报告你们怎么还没打?”
“我看还得等等,不知道是不是谁走漏了他将要被特赦的消息,这几天晚上经常酗酒”副部长说道。
“是吗?我们现在去看看,给他来个突然袭击”陈赓说道。
走进沈毅的屋子,陈赓首先闻到一股酒味:“你是不是又喝酒了,你最近的工作成绩不错,但私生活上要对自己严格一些”。
陈赓扫了一眼沈毅的宿舍,发现炉子没有生火:“这么冷的天,你怎么不生炉呢,会冻坏身体的”。
“首长,我这里的很多资料,可能全国只有一份,我怕生火后,如果没有注意发生火灾,将这些珍贵的资料烧毁,那我可是罪上加罪....如果天冷了,我就喝一口酒暖暖身体继续工作....”
这时陈赓才知道,原来沈毅并不是酗酒,而是怕生火后管理不到位会引起火灾,烧毁珍贵的资料。
在从沈毅的屋子出来后,陈赓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让住在平房里的专家、教授都搬进大楼,自己以及学院领导干部,全部搬到小平房住。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举行了第一期的开学典礼;这所学校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自创办后,短时间内就培养了上万名技术精湛的军事科技人才,为解放军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本文完,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