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期间有间歇期和慢性期,这两个分期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 / 两性生殖健康大全
2021-03-24 20:30

痛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直接关系到高尿酸血症。痛风期间会有间歇期和慢性期。

这两个分期是什么意思?

间歇期:指两次痛风之间的间隔。在此期间,患者有明显的痛风症状,如关节发红、肿胀、发热、压痛等。采血测试会发现高尿酸血症。间歇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当遇到诱发因素,如饮酒、暴饮暴食、过度疲劳时,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在此期间,如果患者不及时接受治疗,尿酸盐结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聚集,越来越多被破坏的关节会进入痛风慢性期。

慢性期:又称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痛风石是这一时期的特征性变化。这时痛风会频繁发作,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出现痛风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痛风石会逐渐增大。

在痛风的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最重要的问题是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这种情况是尿酸会沉积在不同的部位,对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造成持续的损伤。

因此,在治疗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降尿酸治疗:最重要的是预防痛风和各种并发症。

预防性抗痛风关节炎的治疗:对于痛风结石多、累积关节多、痛风关节炎发作时疼痛指数高的患者,降尿酸治疗初期痛风关节炎易复发。因此,应给予预防性抗痛风关节炎的治疗。

治疗降尿酸的目的是什么?

均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但降低尿酸的目标因下列情况而异:

如有两次以上痛风发作史,建议长期将尿酸水平控制在6毫克/升(360微摩尔/升)以下,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甚至不发作。

若病人已有痛风石,尿酸水平控制应更加严格,应保持在5毫克/分升(300微摩尔/升)以下,这样痛风石才有可能溶解,痛风发作次数才会明显减少。

什么时候开始治疗降尿酸?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痛风发作缓解后开始降尿酸治疗;对于无休止的慢性痛风,一般会在抗炎镇痛的同时加入降尿酸药物。

降低尿酸的药物

在降尿酸药物治疗开始前,患者需要测量24小时尿酸,确定尿酸代谢,帮助医生选择药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降酸药物:

1.别嘌醇

目前最常用、最古老的降尿酸药物;

可抑制尿酸生成,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医生一般会考虑使用此药。

注:别嘌醇主要通过肾脏清除,所以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医生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使用前到医院检测与别嘌醇过敏有关的基因位点(即HLA-B5801基因),如果基因位点为阴性,再使用别嘌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症状、皮疹、肝损伤、骨髓抑制等。,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皮疹、疲劳等。

2.非布司他

对高尿酸血症并发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并发别嘌醇过敏的病人,医生会考虑使用这种药物。

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更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非布司他可以通过肝脏、肾脏和肠道去除,对肾脏的负担很小。

心脏功能不稳定的病人应慎用。

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关节痛、皮疹等。在使用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开始服药2~4个月,然后每2~3个月复查一次,以监测肝功能。

3.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减少尿酸排泄(即24小时尿酸排泄量小于600毫克)。

对于单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疗效不佳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考虑使用这种药物。

肾、输尿管结石病人禁用,以免因尿酸排泄增多而加重肾结石,甚至诱发肾功能不全。

副作用:偶有腹泻,胃不适,恶心,皮肤风团,斑疹,潮红,瘙痒,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如有,请及时就医。

用药期间,病人可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在用药开始2~4周,并每2~3个月监测肝功能。

4.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能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盐的溶解和排出,常用作辅助治疗药物。

用药时,医生会要求复查时检查尿常规,以监测尿酸碱度(反映尿酸碱度),使其酸碱度在6.2~6.9之间。由于尿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销售的苏打水饮料虽然含有部分碳酸氢钠,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其疗效。

抗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治疗。

大夫通常会考虑使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

小剂量是多少?

一般为0.5mg,每天2~3次,可使用3~6个月,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不良反应:轻度腹泻、白细胞减少、肾功能异常等。开始服药2~4周,然后每2~3个月监测肝肾功能。

总结。

降尿酸是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也是预防痛风发作和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痛风的痛风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马隆,碳酸氢钠是辅助治疗药物。

对痛风石、病程较长、形成慢性痛风关节炎、血尿酸水平过高的病人,医生会考虑给予少量的秋水仙碱等药物,以防止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