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CP抗体阳性,但关节不痛不肿,还需要治疗吗?

文 / 云霞健康
2021-03-11 03:17

抗CCP抗体,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都听说过,尤其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更是不陌生。风湿科医师基本都会建议长期关节不适的患者进行抗CCP抗体的检测。那么,为什么风湿科医师都青睐于这个指标呢?这需要从它的身世说起。

抗CCP抗体的身世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于1988年首次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被发现,其中包括很多亚类抗体,如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便是其中一员。

抗CCP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指标,研究表明,抗CCP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为50%~80%,接近类风湿因子,但其特异度高达95%以上,类风湿因子则为85%,抗CCP联合类风湿因子则可以提高特异度。

又有研究发现,抗CCP抗体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很多年就已存在,同时由于抗CCP抗体的单项检验效能最高。因此,将抗CCP抗体检测作为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必不可少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疾病活动度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一般分为3个类型:进展型、间歇性病程以及长期临床缓解。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的指标包括:疲劳程度、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肿胀情况以及炎症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上常使用DAS-28评分来评估病情活动度。所以,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判断不单单是依据患者关节的情况,而是多因素综合分析。

抗CCP抗体与疾病活动度

临床中,有些患者抗CCP抗体阳性,但是并未出现相关的关节症状,这种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呢?

首先,我们应明确抗CCP抗体阳性的意义。抗CCP抗体是一个诊断性指标,关于其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相关,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而大多数研究认为抗CCP抗体滴度与RA疾病活动度不相关。同时,即使抗CCP抗体阳性,也未必一定可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一般认为,抗CCP抗体滴度越高(至少是正常值上限的3倍),诊断的特异性越强。另外,1%-2%的健康人群也可以检出抗CCP抗体,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肌炎、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中,总体约10%的患者亦可以检测到抗CCP抗体。可见,抗CCP抗体阳性与是否出现关节症状无明确相关性。

第二,关于无明显关节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否需要服用药物的问题,仍需参考很多指标才可以下结论。众所周知,类风湿关节炎亦可累及关节外系统,如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等,而当上述关节外表现存在时,即使无关节症状,我们也不能认为患者达到临床缓解从而减低药物剂量甚至停药。

如果患者无关节外表现,同时也无明显关节症状,仅有抗CCP抗体阳性,则应根据其抗CCP抗体滴度高低以及既往病史、病程等来判断。因为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其阳性患者放射学骨破坏的进程较阴性患者严重,其与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程度、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增加可能相关。

第三,对于高滴度抗CCP抗体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传统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以及靶向药物的治疗可作为控制病情的选择。近些年,许多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例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介素-6抑制剂等,这些靶向药物是直接针对炎症因子产生作用,可达到抗炎和减缓疾病活动度的治疗效果。

对于高滴度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而言,在抗炎和减缓疾病活动度之余,降低抗CCP抗体水平亦是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阿巴西普是一个针对T细胞、B细胞的新型靶向药物,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值和分化,进而减少免疫炎症因子及抗体的产生,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相较于其他生物制剂,阿巴西普靶向的层面更加深入,更加针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本身,对抗CCP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大,更加适合高滴度抗CCP抗体阳性患者。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单纯凭借抗CCP抗体以及是否有关节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服药,而是多因素、多指标综合分析,整体判断。对于高滴度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不论关节症状严重与否,都建议进行抗风湿治疗以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