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骨病的治疗学

文 / 健康防护
2021-01-08 00:38

一、风湿骨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肌纤维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

二、风湿骨病的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风湿骨病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三、辨证论治

(一)风湿骨病的辨证要点

一是辨邪气的偏盛,二是辨虚实。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寒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属湿邪盛;关节肿 焮 胀,肌肤 红,灼热疼痛为热痹,属热邪盛。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一般说来,痹证新发,风、寒、湿、热、痰、瘀之邪明显者为实;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

展开剩余70%

(二)风湿骨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分别予以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正虚者,补肝肾、益气血。

(三)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两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寒湿痹

(1)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3)着痹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2.风湿热痹

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3.痰瘀痹阻证

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4.肝肾两虚证

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四)娄氏治疗方药

外敷正骨膏或祛风湿膏,内服治伤消瘀丸、风湿骨痛丸、骨痛药酒,一般一月一疗程。对风湿热痹可娄氏药物结合汤剂治疗如: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气血虚者加娄峰健脾补血颗粒,补益气血。肝肾亏虚严重者,娄氏药物加补血荣筋丸改汤剂加减治疗。

娄氏针法和娄氏手法治疗

娄氏针法和娄氏手法是娄氏药物的一种特殊配合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症配合选用娄氏的特效手法或特效针法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落枕针刺或点压落枕穴,强直性脊柱炎针刺百会穴、 “老寒腿”运用娄氏六指点穴法等。

附:

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 30g ;知母 9g;甘草 3g;粳米 6g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9 克 ;芍药 9 克 ;生姜 9 克 ;大枣(切)3 枚;甘草 6 克

宣痹汤 《温病条辨》组成:防己 15 克(五钱);杏仁 15 克(五钱);滑石 15 克(五钱);连翘 9 克(三钱);山栀 9 克(三钱);薏苡 15 克(五钱);半夏(醋炒)9 克(三钱);晚蚕沙 9 克(三钱);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 克(三钱)。

补血荣筋丸《杏苑生春》组成:肉苁蓉 ;牛膝 ;天麻 ;木瓜 ;鹿茸 熟地黄;菟丝子 ;五味子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