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露脚踝,容易寒湿入络,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痛,春季话养生

文 / 健康医学堂
2020-04-08 08:15

春季话养生

春季阳气升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走在街头,人群中经常可以看见有人身着棉衣厚服,也有人穿着单衣单裤。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全民都在关注健康养生。

“春捂秋冻”大家都有听说过,对于春天而言,是在提醒大家早春时节要注意保暖。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昨天风和日丽,阳光普照,今天就气温骤降,寒风瑟瑟,由于春天气候多变,虽然天气逐步回升,但早晚仍然比较寒冷,而且冷空气活动的次数也较为频繁,因此,提醒大家低温冻害来得及,预先防护别大意。尤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

这是由于气温变化较大,湿气较重,过早脱去厚衣服,冷空气很可能就会刺激到人的呼吸道,导致出现自身的抵抗力的下降,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很容易着凉,引发感冒,诱发疾病。

近年来,“露脚踝”风的兴起,“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根据经络理论,人体12条经脉,其中有6条循行于足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

所以,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

脚踝部位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近十个重要组织,是联系脚和心脏之间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少,局部血液循环较差。

如果经常把脚踝露出来,容易导致寒湿入络,引发关节炎和风湿痛。

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而导致感冒发烧。建议春天保暖,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尤其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厚裤和厚袜最好过早不要减去。

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腹。《灵枢·经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入腘内廉…

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同时肾脏还主生殖生长发育。

适当按揉和艾灸肾经穴位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日常我们可以沿着肾经的经络循行拍打经络,以达到疏通及补益的功效。我们可以对足踝部肾经穴位进行认识。

  •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然谷: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大钟: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 水泉: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宋丽
配图: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