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寒湿满四肢!两味药小方子,里应外合,驱散寒湿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扶阳食疗法要》、《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咱们来和您聊聊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调治之道。
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眼下入秋了,天气会渐渐随之变凉,加上天地之间湿邪未退,故而此类疾病的发作,会逐渐增多。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有很多啊。这一篇文说,不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说其中一类。这一类,是较为凄惨的一类患者,真真是有些可怜。这就是寒湿痹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这类患者的症候很明确,就是肢体关节冷痛。注意,是一边冷,一边疼。同时呢,感觉重浊、局部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患处会觉得特别畏寒怕冷,在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疼痛加剧,得热痛减。这类人患处的皮肤不会发红。看舌头,往往胖而淡,舌苔白腻或者白滑。
这是怎么回事啊?告诉您,这就是寒湿布满四肢,伤害关节了。得寒则痛,说明里面有寒邪。关节重浊屈伸不利,说明有湿邪。患处皮肤不红不肿,舌淡胖而苔白腻。这其实就是寒湿内袭、阳气不足的表现。
那么,寒湿之邪,是怎么钻到我们的四肢关节里面去的呢?除了环境因素之外,我们必须考虑素体阳虚这个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这样的人,阳气不足啊!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养四肢,则卫外固密,寒湿之邪进不来,同时津液输布正常,不会聚化成痰湿。相反,如果阳气不足了,不仅外在的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近来,而且本来属于正常的津液,也会因阳虚生寒而形成痰湿。湿为阴血,最伤阳气。故而阳气进一步衰弱。就这样,寒湿之邪在我们的肢体关节,安营扎寨了。
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明白了,该如何应对此类病情了。简单说,分两步走。一个是驱散肢体之寒湿,一个是温补肾中之元阳。前者治标,后者治本。两相配合,里应外合,这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具体如何操作?有一张验方可以尝试。这是一张食疗方子,最初在2000年刊载于《山西老年》杂志,后被多部专著收录。药用肉桂和桂枝。方法是:
准备肉桂2到3克,桂枝10克。粳米50到100克,红糖适量。肉桂和桂枝煎取浓汁去渣,再用淘洗净的米,加适量水煮粥。粥成沸腾时加入药汁和红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3到5天为一个疗程。证属热痹、有实证、有热证、阴虚火旺的人、孕妇、月经过多的人绝对不要用。
这里面的桂枝,可以温通经脉,善于走肢节,驱散肢节里面的寒邪,对上肢效果尤佳。这里的肉桂,可以大补肾阳,驱散寒湿,温通经脉。桂枝偏于走四肢,肉桂偏于温元阳。一外一内,里应外合,相得益彰。这里面,肉桂用得很少。为什么啊?你要去温元阳,其实用一点火星,就能引起一片大火了。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用温热的药把元阳引出来,发挥我们人体本来的阳气作用。这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
当然,正如前所说,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很多。只有寒湿痹阻的患者,才适用这个方法。其他症候的人,不能乱用。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