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类风湿,为什么大多数患者偏爱中医,西药当真用不得?

文 / 类风湿论坛
2019-04-26 13:36

本组药物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诸如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炎痛喜康、阿司匹林。

1.消炎痛

1.药理作用:是人工合成的吲哚类衍生物,其解热、消炎、抗风湿作用强,对炎症性疼痛也有镇痛作用。

2.临床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之,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用药后症状可减轻,在睡前给药对缓解夜间痛和晨僵有明显效果。本药对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有效。

3.用法和剂量:片剂:每片25毫克。开始用量为每日75毫克,分3次服,以后每隔几天递增25毫克,直至每日总量为100~150毫克。宜饭后或饭中服。

4.注意事项:本品不良反应较多,在治疗剂量中,有30~50%的病人可出现不良反应,约20%的病人需被迫停药。

(1)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溃疡形成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眩晕、精神障碍等。

(3)造血系统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5)禁忌症:孕妇、儿童、精神失常、癫痫、帕金森氏病、溃疡病者均禁用。

2.布洛芬

1.药理作用:是苯丙酸的衍生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镇痛作用是周围性的,即作用于疼痛和炎症的局部,而不是作用于中枢部位。解热作用是通过中枢部位而起作用的。其抑制环氧化酶系统,可抑制前列腺素及有关物质的合成。

2.临床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轻是优点。本药对其它风湿病也有一定疗效。

3.用法和剂量:片剂:每片0.1克或0.2克。每服0.2~0.4克,日3次。宜饭中或饭后服。

4.注意事项:副作用较少,偶有消化不良、头痛、胃肠道溃疡病出血、皮疹、转氨酶升高。肝功不良和有胃肠溃疡病史者宜慎用。

3.萘普生

1.药理作用:是丙酸类药。服药后2小时达高峰,并与白蛋白有高度的亲和力,经肝脏代谢,95%由肾脏排出。半衰期较其它丙酸药长约12~15小时。可透达滑膜进入炎症渗出部位,是一种较好的抗炎剂。

2.临床作用: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尚可用于其它风湿病。

3.用法和剂量:片剂:有250毫克、350毫克、500毫克等规格。一般每服250~350毫克,日2次。宜早餐和午餐后服用。

4。注意事项:副作用较少,少数患者有胃肠道出血、消化不良、哮喘、皮疹、头痛等反应。

4.炎痛喜康

1.药理作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和凝血恶烷(均为致痛因子)的生物合成,抑制血小板聚素和细胞游走而实现的。服药4小时左右血浆浓度到高峰,半衰期长达40小时左右。

2。临床作用: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对改善滑膜炎、减轻疼痛和僵硬有明显作用。对治疗骨性关节炎、肩周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有效。

3.用法和剂量:片剂:每片20毫克。每服20毫克,日1~2次。宜饭中和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用。

4.注意事项:副作用不少见,约有40~50%,但严重副作用少见。对胃肠道刺激明显,可致恶心、胃痛、胃肠出血及溃疡病穿孔,尚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停药后副作用即可消失。

5.阿司匹林

1.药理作用:属水杨酸类药物,是较早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凝作用。

解热作用多认为是选择性抑制处于病理兴奋状态的体温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等散热过程增加,从而体温降低。镇痛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疼痛受体部位,阻止疼痛介质的形成。抗炎机制是通过与血浆或组织蛋白结合,改变引起炎症过程的内环境,对炎症渗出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影响炎症后期的增殖。抗凝功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积,使出血时间延长,并防上血栓形成。此外尚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口服阿司匹林,可迅速从胃肠道吸收,1~2小时血中浓度即达高峰。吸收后,可水解为水杨酸,在血浆中半衰期为20分钟左右。

2.临床作用: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亦有效。

3.用法和剂量:片剂:每片0.5克。每服0.5~1克,日3次。宜饭中和饭后服。

4.注意事项: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甚则出血,同时服用抗酸药物可减轻这种副作用,但由于吸收减少和血浓度降低,疗效亦随之相应降低。影响神经系统,可引起耳鸣、耳聋、头晕。影响造血系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减少、粒细胞减少。本品可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减低,而易于引起出血,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出血。

国内目前已生产肠溶阿司匹林,对胃肠道刺激轻,可作为首选。

如果你有更多的问题想了解,欢迎加我微信(lfsluntan)与我们交流哦!

文章来源:类风湿120论坛(www.leifengshi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