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风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别让3种生活习惯,毁掉你的关节

文 / 大明的旅行记
2019-04-02 10:26

因为痛风,多少次吃饭,海鲜在面前却不能动筷子;多少次睡觉,半夜被疼痛从睡梦中叫醒;多少次上厕所,被人扶着才能勉强的走一两步……

根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尿酸人数已高达1.7亿人次,痛风患者8000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1亿人次。

痛风的产生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一种代谢疾病。

很多患上痛风的病人深有体会“痛起来真要命”,那么为什么痛风发作起来如此之痛?

痛风导致的疼痛感,是尿酸盐结晶所导致,在显微镜下,尿酸如同一个个“小银针”一样,细长、锋利,在尿酸盐结晶的刺激下,导致关节滑膜出现炎症。

一般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其部位一般出现在指、脚、踝、膝关节等等。

为什么我国痛风人数猛增?这3种生活习惯需警惕!

1、大口吃肉

对于许多痛风患者来说,发作的当晚,往往有大吃大喝的经历。

特别是以肉类为主:红肉、动物内脏、海鲜等……

以上这些食物中,嘌呤含量是较高的,一旦吃到肚子里去,就容易导致尿酸生产过多,又来不及进行排泄,就会导致痛风的出现。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但,从痛风的患者角度来说,每100毫升的肉汤中其嘌呤含量在160-400毫安之间,比正常饮食高30倍之多。

2、大碗喝酒

酒在进入身体后,乙醇能够促使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生产增多。

另一方面,乙醇氧化会使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升高,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促使尿酸盐析出晶体。

3、摄入甜食过多

体内果糖摄入过多,不仅会影响痛风患者对于病情的控制,也和痛风的发作息息相关。

据《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表明:他们给46393位无痛风病史的人,分发果糖,并记录其情况,12年的随访,共有755例人确诊为痛风。

痛风易并发“4种”大病:

危害一关节畸形

尿酸盐结晶一般来说沉积在关节处,会诱发关节出现急性炎症。

若,因痛风引起的急性关节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反复发作,可侵蚀骨质,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痛风石。

甚至,关节发生僵硬变形,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

危害二肾脏损伤

据临床数据显示:40%的痛风患者伴有肾脏损害。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发痛风肾,导致肾脏的急慢性损伤,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竭,甚者出现尿毒症。

除此之外,尿酸性结石可阻塞输尿管引发肾绞痛、血尿等等。

危害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催化剂”

血尿酸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活化、粘附,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血尿酸水平与压相关,血尿酸水平越高,压的程度越重。尿酸盐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

危害四糖尿病的“难兄难弟”

尿酸盐沉积于胰腺可损伤胰岛细胞,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且血尿酸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风的前兆。

降低尿酸,预防痛风,需做好这3点:

第1点:补充黄酮类化合物,减少痛风发作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抗炎镇痛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还是目前,痛风病人缺乏最严重的元素。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减少嘌呤的合成、平衡血尿酸值、溶解尿酸结晶,提高免疫力,调节尿酸代谢,防痛风,从而减少痛风石形成,预防关节疾病。

根据2019年《GOVT痛风健康膳食金字塔》得知,食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排名如下:

第2点:戒酒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喝酒是“百害无一利”,所谓“小酌怡情,大酒伤身”。

=最好是少喝酒,因为当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200mg/dl,人体的乳酸就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

乳酸的增加就抑制了尿酸的排泄量,使血尿酸浓度提高,导致尿酸出现沉淀,形成尿酸盐结晶,炎症的情况则会加重。

第3点: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

每日洗完脚后,按摩5-10分钟,有利于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

科普小常识:检查时,注意4项指标

l 血尿酸水平> 6 mg/dL;

l 严重时关节B超检查可确诊;

l 初次检查放射科检查可确诊;

l 有关节结石是关节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