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病友上热下寒是常态,说清道明再调养!
#清风计划#
中医的八纲辨证,是总纲,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风湿病自然已经不是表证了。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都是风寒湿邪侵袭后深入骨骱了,所以治疗起来无论中药西药都是很困难的,自古至今没有哪位中医大师说可以把这些病的“根”给拔了,所以风湿病友要注意,但凡是说可以根治的中医和西医,基本都是不靠谱的,守紧您的钱袋子。
所以对与风湿病大抵都是要首先辨别寒热的了,这是国医大师李济仁老先生的思想,闰月随之、折之、从之。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除了辨明寒热,最重要的是辨明阴阳,这点与类风湿不同,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相对类风湿关节炎来说,病机比较简单,不像类风湿关节炎除了表里,八纲辨证其他六纲全用上了。
不管如何,风湿病首辨寒热。今天讲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上热下寒。病机就跟下图的这位小姐姐的穿着一样。
类风湿关节炎寒证多。最近让研究生做了一项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资料分析,一共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44例,其中女性1312例,男性332例,女性类风湿将近男性的4倍!这些类友里面热证的仅仅占到6.19%。也就是说,这些类风湿病友90%以上属于寒证。足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十分贴切。
所以,寒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我们称之为”寒痹“,一般都会用羌活、独活、炙黄芪、桂枝等,甚至会用制附子、干姜等。我们在临床上就根据国医大师李济仁老先生和朱良春老先生治疗痹证的一些思路组了一个协定方,就是用了上面类似的药物。但是,患者服用后虽有改善,但是改善并不明显,而且有的还出现了燥热、难以入眠、口干等表现,但是下肢又怕冷,这就是”上热下寒”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上热下寒呢?
我们先说普通人常见的吧,健康的状态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但是很多亚健康的人,比如长期熬夜的人,心阴不足,心火不能主动下乘肾水,这就是“心肾不交“,心火上炎就会上火,比如咬舌头、长口腔溃疡、额头长痘等等。这个时候就要“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慎斋遗书》)。著名方剂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可以帮助恢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健康状态。
但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不是这样。类风湿病人多是气郁体质。活血调肝治风湿,身心愉悦祛病魔!
春季宜养肝,风湿病友益气祛风正当时!
肝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经郁滞是类风湿病人的常态,而且影响脾胃运化,脾胃是非常虚弱的。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就是脾肾本虚,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受风寒湿邪气的侵袭了。肝郁会导致脾肾更虚,脾虚日久也会导致肝郁。不管如何,类风湿人的上热下寒是常态,经常主诉怕风怕冷、乏力,却又烦躁,严重时失眠、长口腔溃疡等等,这就是肝气郁滞导致的。而祛寒除湿的药不但比较燥,还会损脾胃,尤其是加上西药后,对脾胃的损伤更甚。这个时候《伤寒论》里面的栀子干姜汤正好可以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黄闰月大夫刚刚网络看病,又是开网络会议,今天晚上又没时间陪家人了,无奈兴趣在此,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说,欢迎大家关注@黄教授谈风湿,一起用中医药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吧。
大家早上看到的文,正是黄闰月大夫昨晚熬夜完成的,望各自珍重,健康为上!需要门诊就诊的,请戳上图。
#春季养生正当时##春天一起变美吧#
@头条健康@头条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