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堆积长在这最危险!糖尿病、脂肪肝、关节炎、癌症都和它有关
近几十年来,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糖尿病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国,每10个国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而且糖尿病高危人群也不少,每2个人就有1人处于糖前期。
究其原因,大多归结为遗传、不良生活方式。但有研究指出:肥胖是中国糖尿病大幅增长最为主要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普遍存在的肥胖会诱发糖尿病?
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也占到了“世界第一”,已成为糖尿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占到41%,肥胖占到24.3%,腹型肥胖者(俗称“将军肚”)高达45.4%……
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
研究证明,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发病率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出4倍多,重度肥胖者比常人高出30倍之多。主要原因在于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偏多,其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和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难进入细胞内,所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若病情继续发展,即可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会引起脂代谢紊乱,可能加重肥胖。
而且,脂肪会遍布全身,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赘肉,脂肪还会隐藏在脏器中,如:肝脏、心脏、肾脏、肺等,也会降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
所以,常有人说:肥胖型糖尿病,要降糖,更要减重!但不要觉得只有全身肥胖才会影响健康!
很多人对肥胖不以为然,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中年群体,以为只有肚子大不是胖。其实,腹部肥胖最为危险,很可能预示着内脏脂肪超标,带来多种疾病!
1脂肪肝等脏器疾病
脂肪能侵入并破坏肝细胞,当肝脏内的脂质堆积超过肝湿重的5%时,就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却能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癌。
而且体内脂肪过多,会引起心脏肥大、肠炎等其他脏器疾病。
2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会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大,久而久之,就易引发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猝死等疾病。
3骨骼、关节类疾病
肥胖,意味着关节、骨骼等要承受更大的体重,就像每天都扛了更多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积劳成疾,引发腰肌劳损、滑膜炎等症。
4内分泌失调
脂代谢异常、脏器功能不全,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如:卵巢功能障碍、发育不良等,影响月经周期、生育能力等。
5增加癌症风险
内脏脂肪的堆积会引起慢性炎症,而炎症会刺激机体细胞发生突变,诱发癌变。研究发现:肥胖与结肠癌、乳腺癌、胆囊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等癌症都相关。
而体重超出平均水平40%的男性,其患癌症死亡的危险比正常体重的人增加1/3,女性则更高,为1/2。
那么,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为“腹型肥胖”?
对于所有亚洲人而言,女性最好将腰围控制在80cm以下,男性最好将腰围控制在90cm以下。
但有些人看起来不胖,也可能查出“内脏脂肪超标”,所以这里推荐一个“体脂率”的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的知道体内脂肪的真正含量,具体看下图。
长期肥胖,其实是一种疾病状态,危害不容小觑。对于肥胖型糖尿病,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度,辅助降糖,甚至对于糖前期及糖尿病初期的糖友,也有可能完全逆转糖尿病,并改善体质!
那么,糖友们如何健康减肥?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减肥≠减重。减重,只是降低体重,包括水分、肌肉、体液等,但减肥,重在减少脂肪,所以减肥不能简单的用体重来衡量效果。
要真正达到减脂的效果,必需主动双重调整饮食、运动,且长期坚持,才能看到好的效果。
01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
日常饮食,是身体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不论是否减肥,都得均衡饮食,即每天吃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食物。
但要控制好一天进食的总热量,合理膳食。(每天可以吃多少热量的食物,可以在后台回复“热量”获取)
其实,一天的饮食也有“黄金比例”。如:
01早、中、晚餐的饮食量达到3:4:3的比例,做到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02荤菜:素食=1:4,才能达到平衡膳食。蔬菜400-500g,选择吃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蔬菜;动物性食材120-200g,其中鱼类:肉类:蛋类=2:2:1,且肉类适当多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部分,如:鸡胸肉;
03主食中粗粮占比1/3-2/3,控制精加工食材的进食量,适当增加粗粮,不仅能减少热量的摄入,还能减少进食量;
04蒸煮、爆炒=2:1。爆炒类食材,往往多油、多盐,高温还会破坏营养成分,尤其是蔬菜,吃多了不利健康,尽量多蒸煮。
提 示
减肥期间可适当多吃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部分米饭、面粉类食物的摄入,也有助于肌肉的合成。所以减重门诊中也会推荐高蛋白饮食减肥法。
02坚持运动,增肌减脂降糖
运动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消耗脂肪,并阻止脂肪进入血液,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能增长肌肉,加大能量消耗,降低血糖,甚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那么,什么运动会比较好?
1、有氧运动
研究发现,坚持8周以上的有氧运动,不论BMI是否改变,都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0.66%。如:快走、慢跑、爬楼梯、游泳、健身操、骑自行车等。
2、力量训练
坚持力量训练(抗阻训练),效果更佳,可以使HbA1c降低0.83%,如:深蹲、俯卧撑、引体向上、杠铃、划船等练习动作。建议轻重量、多次数、多组数的循环练习方式。
但任何运动,都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控制好血糖和心率。糖友们在运动前以及运动30分钟时都应测量血糖,运动期间携带饼干、糖果等食物,万一出现低血糖可应急。
此外,还得注意运动强度,保护心脏的运动心率。(170次-年龄)次/分,是一个合适的运动指标,可上下浮动1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