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症状?

文 / 我快乐的小大夫
2018-05-24 08:15
概述

骨质增生是困扰大多数中老年人的一个问题,但实际上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所以中老年人一般会有颈椎、膝关节等较大负重关节的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质增生是怎么形成的?

1. 病理学:不规则的软骨损害,在负重区域的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组织学:早期软骨表面碎裂、软骨细胞增生、软骨面纵向裂开、结晶沉积,同时存在着软骨修复、骨赘增生;晚期出现软骨的彻底破坏,表现为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及软骨下局灶性骨坏死。

3. 生物力学:关节软骨的可伸张性、抗压力、抗剪切力及软骨通透性降低。软骨水分增加,过度肿胀,软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变:蛋白聚糖的含量(浓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质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现异常改变。

5.营养学: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是应力反应的结果。

骨质增生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长期的工作劳损、饮食中缺钙等因素都会引起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常常引起神经性疾病尤其是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增生,压迫神经丛,导致相对应的器官组织疼痛。

骨质增生的症状表现有:

1、肿胀:通常累及一个或几个关节,关节僵硬、疼痛,有时肿胀,是骨质增生的症状表现。

2、活动受限:关节囊纤维化,骨赘,关节面不平或游离体嵌入,可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活动时可发生细的或粗的磨擦音。

3、疼痛:骨质增生的症状从轻微到很严重,活动后减轻,负重和活动多时加重。

4、僵硬:休息可使中度关节僵硬加重,称为“胶化”,是一种弹性僵硬与磨擦和粘连不同,手指或大关节僵硬可严重影响功能。

5、X线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左右不对称,关节面钙化变形;新骨形成,如边缘性骨刺,骨嵴、骨膜下新骨形成骨桥、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骨化,关节假性囊肿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存在。

骨质增生药物治疗

(一)老年人用药物特点

据统计,美国25~50%的老人受疼痛的困扰,专家指示对老年人疼痛最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止痛药。老年人用药特点:

1.对药物耐受性低,易产生不良反应;

2.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间交叉反应。

(二)常用药物:

1.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扶他林、芬必得、科芬汀、西乐葆等。此类药物抗炎止痛效果是肯定的。但约有15~20%出现胃、肠溃疡,约2-4%出现出血、穿孔;70岁的女性加上有心脏病、溃疡病史者危险性增加。COX-2特异性选择药西乐葆具有与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相似的消炎止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2. 辅助药物的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同时具有症状改善和结构修复双重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症治疗。目前市场上的此类品种有维骨力、葡立等。但是,它们适用于轻度、中度关节炎,对于严重的关节炎、甚至出现膝关节内翻的情况下不适用。

3. 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如阿尔治、施沛特等,具有润滑及保护软骨的作用。对于轻中度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应该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机会;在关节积液较多的时候不建议使用,同时注意,注射后不要剧烈活动,避免产生积液。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好血糖后再使用。

4.激素关节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关节内的炎症,减轻滑膜水肿、关节内积液,但是它同时抑制关节软骨的修复,因此不能常规使用,只是在关节内炎症较重、积液较多的时候使用,并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

总之,轻、中度的骨刺(骨关节炎)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合理的使用药物得以控制,但是严重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骨质增生疗手段

1、正骨正脊手法。是指用手法操作去解除软组织的特殊疼痛和功能障碍。通过调整骨与关节的相对位置,而纠正骨错缝筋出槽,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适用于急性期,早期的疼痛患者。

2、介入治疗:是通过微创骨科技术,以组合式微创刃针,密集型银质针,密集型长圆针等治疗手段,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从而达到以松治痛的目的。对中晚期的疼痛患者有效。

3、手术治疗:对所有的疼痛疾病,经1、2、治疗无效的均可选择应用。如:软组织松解术;椎间盘摘除术;椎管扩大术;关节镜关节清理术;骨骼畸形的矫形术。

骨质增生的预防

1、避免长时间站立及长距离行走、登山、长跑、太极等运动。

2、及时和妥善治疗关节创伤、感染、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原发病。

3、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平衡,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蔬菜及海带、鱼、虾等。同时,多见阳光,补充维生素d。

4、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防止骨质疏松,提倡快步行走或慢跑。

5、注意膝关节保暖和补肾药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