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各类止痛药的选择顺序和安全用法汇总
痛风急性发作时,药物治疗是最有效和快速的止痛方法,其他方式比如冷敷、抬高患肢等,均为辅助治疗,且效果有限。目前,痛风急性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这三种药物在痛风急性症状缓解的时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存在差别,因此各国痛风防治指南在药物的选择顺序、用药剂量上也存在差异。
1、秋水仙碱
国内的痛风指南将秋水仙碱列为一线用药,推荐低剂量用法,0.5mg每日2次,对部分患者有效,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起效较慢,因此在开始用药的第一天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中国台湾的痛风指南将秋水仙碱列为二线用药,在痛风发作48小时之内服用,推荐剂量为0.5毫克,早晚各1次,并且建议同时合用非甾体抗炎药;日本指南没有对秋水仙碱在急性痛风发作时的使用做太多说明,但特别指出,当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前兆时,应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以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强调了秋水仙碱在急性痛风发作先兆期的使用价值。
美国痛风指南也将秋水仙碱列为一线用药,认为应在痛风发作36小时内开始使用。如果使用的是0.6毫克的片剂,开始负荷剂量为1.2毫克,1小时后服用0.6毫克,12小时后按0.6毫克每天1次或每天2次;对于0.5毫克的片剂,开始负荷剂量为1.0毫克,1小时后服用0.5毫克,12小时后最多可用到0.5mg每日3次。
2、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在国内、中国台湾、日本、欧美均被列为痛风急性期的一线用药。国内指南推荐吲哚美辛、COX-2抑制药,尤其是依托考昔;中国台湾指南也推荐吲哚美辛,首剂50毫克,口服,以后每6小时 25到50毫克,持续24小时,痛风急性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以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痛风患者,可采用COX-2抑制药治疗;日本指南中,吲哚美辛的推荐剂量为25毫克每天2次,或者选择萘普生,首次剂量400到600毫克,以后200毫克每日3次。美国痛风指南认为应选择COX-2抑制药,推荐依托考昔,如使用塞布昔来,应使用大剂量,且风险/受益尚不确定。
3、糖皮质激素
国内指南将糖皮质激素列为二线用药,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痛风患者,单关节炎或大关节炎的患者可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后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也可口服泼尼松每天20到30毫克;中国台湾指南认为,在不能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二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泼尼松每天20到40毫克口服,痛风症状缓解后开始减量;日本指南建议,当不能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无效时,或有多关节炎出现时,则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欧洲和美国指南则将糖皮质激素列入痛风急性期的一线药物。推荐的药物为泼尼松,用药为每千克体重0.5毫克,连续用药5到10天停药,或者用药2到5天,7到10天逐渐减量停药。对于严重及顽固的急性痛风发作,可以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但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后者可有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叠加,加重对消化系的损伤。
中医则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是湿热下注,痹阻关节所致,治疗应以标急(关节的红肿热痛)为主,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等为治则,常用药物有生薏苡仁、青风藤、川牛膝、土茯苓、延胡索、威灵仙、金银花、车前子等。也可同时配合中医外治法,如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止痛更为强效快速。痛风急性期的中医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仅限于专业人员实施,普通痛风患者则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