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规律,痛风的止痛和降酸治疗就能变得简单轻松!
随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日渐高发,何时给予治疗干预、应如何治疗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痛风的治疗可分为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控制、痛风的止痛治疗、痛风的降酸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等。虽然看上去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痛风的治疗也可以变得简单轻松。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方面,首先应排除感染性关节炎,同时及时评价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确诊后,应及早给予足量的药物进行消炎止痛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见效后逐渐减停。若初始单药治疗无效(即治疗24小时内疼痛改善<20%,或者治疗24小时后疼痛改善<50%),可换用另外一种药物或采取联合治疗。仍无效者,则可考虑使用二线用药如白介素拮抗剂。
因为人类缺少能够溶解尿酸的酶,所以每一次的痛风急性发作,关节内的尿酸结晶并不会因为免疫细胞的吞噬而减少,它们仍然留存在关节内,等待时机准备下一次的发作。因引,对于痛风频发以及病情较严重者,症状缓解后可应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预防复发,对这两类药物存在禁忌的患者则可给予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预防复发的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但这并不能改变尿酸盐结晶在组织中的沉积,痛风石对关节的软骨的骨破坏还将继续。
痛风的药物降尿酸治疗则可以逆转疾病的进程,而严格把握降酸药物的应用时机十分重要。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对于存在痛风石的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尿酸结石的患者、痛风反复急性发作的患者,均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而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若在1年内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可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降尿酸药物一般在急性痛风炎症控制1~2周后开始应用。美国痛风指南则认为在充分抗炎的基础上,在痛风的急性期也可启动降酸的药物治疗,但亚州国家的痛风指南均不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痛风的急性期启动药物降酸治疗,并不见得能使尿酸更快下降,也没有证据显示如此能更快地结束痛风症状,反而有可能加重或延长痛风急性期的病程。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血尿酸>360umol/L时,87.5%的痛风患者会出现关节液的尿酸盐结晶;血尿酸在360umol/L以下时,则只有43.8%。另有研究表明,控制血尿酸<360umol/L时,痛风急性发作在最近的1年内只有1次,而血尿酸>360umol/L的患者则有6次。因此,痛风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尿酸维持在360umol/L以下,严重者或合并痛风石者应维持在300umol/L以下。
关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非布司他)是大多数痛风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别嘌醇起始剂量宜低(如50~100 mg/d),可每2~4周增加50~100mg,直至血尿酸维持在达标水平。别嘌醇的维持剂量可超过300mg/d,对于别嘌醇超敏反应的高危人群(汉人,泰国人及朝鲜人),在服用别嘌醇前应考虑筛查HLA-B*5801基因。
如果单一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增加到适当剂量,仍然未能使血尿酸达标,可换用另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或联合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可用于有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尿酸排泄障碍的患者、不能耐受别嘌醇或别嘌醇疗效不佳的患者,但有肾结石的痛风患者应谨慎使用苯溴马隆。
对于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的痛风患者来说,应分别考虑应用氯沙坦和非诺贝特,这两种药物同时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合并高血糖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可促进肝尿酸的合成,抑制肾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双胍类降糖药能降糖降体重,长期服用还兼有降尿酸的作用,痛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优先考虑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