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关节炎严重可致死亡,这些实用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在许多猪场,多发性关节炎引起仔猪关节肿大频现。细菌性感染是关节炎的主要诱因,环境应激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治过程中,要确诊病因选择合适抗菌药物,另外加强饲养管理。
皮外伤或导致关节炎,严重者可致猪死亡
《农财宝典》新牧网见习记者 李萧佳 记者 叶嘉宏
在许多猪场,多发性关节炎引起仔猪关节肿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给猪场造成了不少的损失,逐渐引起养猪人的重视。但由于不少养猪人对其发病原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防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细菌性感染是主要诱因
患关节炎的仔猪如果不及时治疗,除了采食量受影响从而降低其生长速度以外,严重者甚至会死亡。仔猪关节炎初期临床表现为走路异常,卧地不想走动,关节肿大,慢性跛行,稍严重者则是食欲减退、发烧。
仔猪患关节炎容易食欲减退,日渐消瘦。
“关节炎主要是由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造成的”,广西孺子牛兄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海波告诉记者,自己猪场曾因铁制地板太粗糙,仔猪皮肤被磨破而感染链球菌,进而引发关节炎。其实,各种原因导致的外伤都会导致链球菌感染。
很多在保育舍发生的疾病,其实早在产房就埋下了祸根。比如,哺乳期间剪脐带、断尾、断牙时消毒不彻底,亦或哺乳期间母猪乳头消毒不到位而感染链球菌。
如果病猪表现出关节肿胀、有的甚至瘫痪,则养猪人需要更加重视,患病猪只是蓝耳病、圆环病原发,继发感染的副猪嗜血杆菌。
“除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外,猪滑液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引起仔猪关节炎的主要原因。”广州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蒋圣姣补充道,猪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以化脓性为主,产房发生较多;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浆液性关节炎,保育猪多发;衣原体在猪只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表现为关节肿胀。
环境应激是百病之源。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小强表示,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因饲料突然变换或者供应不足;断奶后仔猪混群,发生打斗,导致皮肤破损;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有害气体长期刺激呼吸道粘膜;天气骤变,猪舍昼夜温差过大;猪舍环境恶劣等环境应激也是引发仔猪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
引发仔猪关节炎的因素有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有细菌性感染也有支原体感染,那么养猪人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兽医学中讲究的是先诊病后治病,蒋圣姣表示,首先要确诊病因,通过病原分离和镜检发现典型的组织病变。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易通过细菌分离鉴别,但衣原体和滑液支原体不易鉴别,最好是采用PCR检测。
如果猪场发现大面积的仔猪关节肿胀,董海波建议,猪场首先要加强疫苗防疫,另外用青霉素或头孢噻呋治疗2-3天,一般情况都会有所缓解,但关节肿胀可能仍然存在,等到70-80斤左右就会逐渐钙化,能正常采食,不影响其生长速度、料肉比、存活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选择抗菌感染药物时,除了要考虑细菌的敏感性、感染类型和给药途径外,还应充分了解猪场的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及耐药性。
陈小强表示,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用相同的抗菌药物处理,但链球菌对头孢类、沙星类较敏感,同时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副猪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会敏感些;
猪滑液支原体可用泰妙菌素、恩诺沙星;
衣原体对四环素类敏感,其他药物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
他强调,每个猪场的耐药性不同,需要做药敏试验。
养猪人应尽可能避免保育舍的病猪被攻击,因为打架、咬耳朵等情况会使病猪引发败血症。对此,蒋圣姣建议将病猪隔离后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通过饮水或拌料投药的方式治疗,但要尽快进行。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持续用药3天以上,用药期间还要加强对病猪的护理。
疫苗接种、环境消毒最重要
在素有“防重于治”的养猪业,无论是哪种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对于关节炎,养猪人首先要做的是减少诱发病因。比如,将铁制地板改成塑料地板,或消除地面毛刺,避免仔猪腿脚外伤;在剪脐带、断牙、断尾时应彻底消毒;剪牙时尽量不要用剪刀剪,可采用高温熔断牙。
所谓病从口入,保证仔猪的“口粮”安全卫生十分重要。在仔猪吃初乳前,养猪人可挤掉母猪的第一口奶水,用消毒液清洗乳头,然后人工帮助仔猪固定奶头,避免它们在抢奶过程中关节受伤。为了更加稳妥,养猪人还可以在仔猪关节处贴上医用胶布,减少皮肤磨损。
此外,断奶仔猪分栏时做到大小均匀一致、公母分开,混群时可在仔猪身上涂抹同一种母猪的尿液或者消毒药水,使全群仔猪气味相同,避免仔猪打架,减少皮肤破损。
用抗菌药物预防也是避免感染仔猪关节炎的有效措施。蒋圣姣建议,仔猪断奶时可在水和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预防链球菌,它能迅速达到高血浆浓度,且多数猪链球菌菌株都对其敏感。此外,疫苗接种也是治疗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有效措施。
(本文刊登于南方农村报2017年12月30日畜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