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哮喘从瘀论治

文 / 九派新闻
2022-01-19 12:21

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内经》中早就有“喘鸣”等类似的记载。对于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皆认为以痰为主。但是由于气和血、痰和瘀的相互关系,以致临床中哮必及瘀。笔者仅就瘀血的形成、致病及论治,浅述于下。

瘀血形成与肺的相关性

1.1 气血关系

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从属性上说,气属阳血属阴;从功能而论“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由于其生成、属性、功能、运行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血气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二者在生理情况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病理情况下彼此影响,互为因果。气机郁滞可致血液凝滞,气虚无力推动血行亦致血瘀,并因固摄无能,血溢脉外亦可成瘀;血能生气亦能载气,血瘀则致气虚或气滞,气虚气滞又可致血瘀。

肺为五脏中与气关系最为密切的内脏。又因为气与血关系如此密切,那么肺气失常必然累及于血,临床常见以下两种情况:其一为气滞血瘀,哮喘病人内有壅塞之气,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常致血液瘀滞;其二为气虚血瘀,哮喘日久,耗伤肺气,肺气虚损,不能贯心脉而朝百脉、输心行血,累及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脉失畅而致心血瘀滞。此外,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哮病发作影响肺“朝百脉”的功能,直接累及血液运行亦可致瘀。血行失常亦累及肺的功能,肺气郁闭,瘀血内郁肺脉,使肺脏本身流动着的新鲜血液减少而致肺血亏虚,肺血亏虚,肺失濡养,使肺功能衰减,临床可见呼吸短促、咳痰多有咸味,同时可见面色不华、皮肤干枯粗糙、毛发欠光泽或泛黄、眩晕、心悸等其他血虚见症

1.2痰瘀关系

血和津液均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皆属人体阴液‚“津血同源”且可相互转化。然痰由津来,瘀由血化,津血本系同源,则痰瘀本为一体,二者异形而同源。《玉机微义》云“人之血气流行,无一息间断,才有壅滞,津液凝积,郁而成热,痰遂生焉。”说明血运失常。产生瘀血,络脉被阻,影响津液输布,津液不化,聚为痰浊,痰浊阻滞,气机不畅,则血滞成瘀,痰瘀互化,互为因果。

痰的生成与肺的关系非常密切。肺有“通调水道”之功能,若肺失宣降或失清肃,通调水道功能失司,则水液不行,聚而成痰。如上所言,痰易致瘀,故而痰滞致瘀、痰瘀兼见亦为哮喘血瘀的病因之一

因瘀致喘

肺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等作用,但这其中以肺气的宣发肃降为根本。当肺的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瘀,影响肺气宣肃而成哮喘。临床中常因瘀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而致胸闷窒息、心悸喘促;因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肢体失养而致肢冷面青、指尖不温、口唇紫绀;甚者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而致胁下生积,或血瘀损络而咯血,或血瘀水停而面肿;舌青或紫或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紫黯怒张,脉细涩或结代皆为临床中常见之血瘀症状。

参考文献:[1]张伟,邵雨萌.再论哮喘从瘀论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0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