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轻度哮喘、萤火虫、侏罗世化石、新型墨水3D打印、新生儿抗生素、“基因魔剪”
有研究显示,30%至40%的轻度哮喘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急性发作。为了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轻度哮喘的早期抗炎干预非常重要。
——中国新闻网
21亿年前萤火虫就已学会发光抵御捕食者▲ 图片来源:新华网
盛夏的野外,萤火虫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通常,只有年幼和雌性萤火虫才发光,这是一种求爱信号。极少数的雄性萤火虫也用闪光进行防御。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中山大学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萤火虫的一个“老祖先”:白垩光萤科。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1月20日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
——《科技日报》
3侏罗世化石揭示哺乳动物听觉和中耳演化机制“此项研究经历了3年时间,综合了化石和现生生物个体发育证据,有助于更清楚理解哺乳动物独特听觉器官的演化过程。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蕴含了复杂的细节过程,是已有结构(砧骨、锤骨)扩展适应和再作用的最佳范例。”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云南大学教授毕顺东告诉《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4新型墨水3D打印出带活细胞的“骨骼”▲ 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最新消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陶瓷基“墨水”,可让外科医生3D打印出带有活细胞(用于修复受损的骨组织)的骨骼。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的学术期刊《高级功能材料》上。研究人员用一种由磷酸钙制成的特殊墨水,结合3D打印机,开发了一种名为“全方位陶瓷细胞悬浮液生物打印”(COBICS)的新技术,能够打印出骨骼结构,将这些结构放入水中几分钟就会变硬。
——《科技日报》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微生物学研究论文指出,生命最初几周的抗生素暴露与男孩6岁前身高体重偏低有关,但女孩中不存在这种关系。该研究显示,这种作用可能来自肠道微生物组的发育变化。该论文指,曾有研究报道,在生命最初几周给新生儿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暴露的长期影响并不明确。
——中国新闻网
6“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当癌症仅限于体内某个部位时,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来治疗。然而,与癌症有关的大部分死亡由癌细胞在全身的转移造成。转移的确切时刻非常短暂,常常淹没在肿瘤细胞发生的数百万次分裂中。这些事件通常无法实时监测。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