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哮喘患者受疾病折磨6年,中药调理2个疗程,5年未复发

文 / 不为人知的健康小知识
2020-12-03 10:46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很多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病频率越来越高,其中支气管哮喘就是其中一种。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的疾病。

1.反复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2.干咳或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严重者呈端坐呼吸,伴明显发绀、烦躁不安。

以上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经用支气管扩张药后缓解,某些病人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哮喘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4个病因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失于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或吸入风媒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肺气宣发,以致津液凝聚,痰浊内蕴。

2.饮食不当

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因进食鱼蟹虾等发物,而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下于肺。

3.情志失调

忧思郁虑,愤懑恼怒,肝气郁结,上逆犯肺。肝郁久化火,阴血暗耗,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

4.体虚病后

体质不强,或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亏虚,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

支气管哮喘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增高。

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方:方选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哮鸣,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定喘汤加减。

3.气郁哮

症状:咳喘不已,呛咳少痰,或喘鸣气逆,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减,发病与情志有关,女性与月经关系密切。苔薄腻,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降逆平喘。

常用方:四逆散加苏子、前胡等。

缓解期

1.肺虚

症状: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疗原则:补肺固卫。

常用方: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

症状:平素痰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引发,面色萎黄不华,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细软。

治疗原则:健脾化痰。

常用方: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

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嫩胖,脉象沉细。

治疗原则:补肾摄纳。

常用方: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39岁哮喘患者,受疾病折磨6年,经中药调理2个疗程,症状消失,至今5年未复发!

胡某,男,39岁,已婚。6年前因感受风寒后,出现喘息、喉咙中有水鸣声,不得平卧,咳嗽、咳痰,双肺布满哮鸣音,经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哮喘发作期。

经激素、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几日后再感风寒后哮喘复发,再经过以上方法治疗后,不能在短期内缓解,成反复持续发作状态,至今已经6年。

近2年发作频繁,遇气温降低、季节交替则发作,严重时呼吸急促、动则加重,经朋友介绍,来到医院急诊。

面诊:喘促、四肢乏力,活动后加重,伴咳嗽,咳痰,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沉滑。辨证为哮证缓解期,治以补肺益肾,定喘纳气为主,佐以健脾活血化痰。

处方:紫河车粉、蛤蚧粉、熟地黄、红参、核桃仁、山药、桃仁。

二诊:用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咳嗽咳痰、喘促明显减轻。

三诊: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全部症状消失。且感冒后不复发,随访5年未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呼吸道变态反应痉挛性疾病,发作时治疗以化痰宣肺、平喘降气为主,由于哮喘久发,气阴日伤,肺肾俱衰,所以缓解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以培元补气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个人症状、体质、病情辩证开方,以上药方及用量须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服药!

如果您有肺结节、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想要咨询,可以通过私信、点击“了解更多”、出诊之余,我会尽快回复大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