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那些事,你知道吗?

文 / 护生堂呵护健康
2020-03-24 17:56

“过敏”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无论是牛奶、海鲜,还是花粉等,都有可能导致过敏。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过敏,大家还需要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

哪些药物会导致过敏

在临床上,主要有五类药物容易引起药物过敏,它们分别是: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各种生物制剂、抗痛风药物、抗甲状腺功能药物也会引起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危害

1、引起全身发热。

2、损害皮肤。药物过敏有时会出现红疹和瘙痒,既不美观,也不舒适。

3、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如鼻炎、哮喘等,或是肝炎、过敏性肺炎、血管炎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不可小觑。

药物过敏的误区

误区一、纯天然药物不会引起过敏

有人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是“纯天然药物”,比较安全,无不良反应。

不过,据专家介绍,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应用更加广泛,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其中以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为多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有近9000例草药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心动过速、过敏样反应、肝炎等。

即便是纯天然的食物都可能引起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如有些人对海鲜过敏,食用后出现皮疹和腹泻,也有些人对菠萝、桃子过敏,导致皮肤红肿或者口唇水肿等。同样,纯天然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

误区二、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短期发生

专家表示,实际上,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差别很大。有些反应发生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如青霉素过敏反应一般是用药后就即刻发生,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休克反应多在用药后10分钟左右出现。

有些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2~7天内发生,如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下降和耳鸣现象,异烟肼引起的外周神经炎。有的药物过敏潜伏期很长,如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20天以上。

专家强调,只要是用药后出现的过敏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立即咨询药师或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误区三、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专家说,药物过敏反应属于“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这种反应仅与患者的遗传体质和药物质量相关,和用药量没有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也会引起强烈反应。

例如,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史的患者,与正在输注青霉素的患者同处一室,通过空气中极微量的青霉素气溶胶就可以诱发休克。也正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才可以用皮试来预测患者是否对这种药物过敏。

误区四、外用或吸入不会引起过敏

注射途径给药之所以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是由于注射过程能直接将外源性的蛋白等抗原物质带入体内引起机体致敏。但在总体上,药物过敏与给药途径关系不大,也就是说,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的骨髓抑制,注射和滴眼途径都可诱发;有些人对外用消毒的碘制剂和关节止痛膏中的橡胶基质过敏;部分哮喘患者对雾化吸入的治疗药物过敏而加重哮喘。

除注射途径外,口服、雾化吸入、滴鼻、点眼、滴耳、外敷或栓剂同样可致药物过敏,建议凡曾引起过敏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以任何途径再使用。

专家说,过敏药物史一般记录于患者病历首页,建议患者应保管好病历并牢记容易过敏的药品,防范药物过敏反应再次发生。

药物过敏如何预防

1、个人不得私自滥用药物。有些人有了症状之后就会服用多种药物,认为总有一种可以奏效。殊不知,这样也容易引起药物过敏。正确的用药方法为: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得到允许后才可使用;同时,也要牢记药物使用的相关事宜,避免用药不当的情况发生。

2、患者在就诊时不能隐瞒,应该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如实告知给相关医务人员,这样他们才会心中有数,知道什么药可以用,什么药不可以用。

3、患者应该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指患者已经对一种药物产生了过敏反应,再服用其他与这种药物同结构的药物时也会产生过敏反应),例如,对某些人而言,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就会产生交叉过敏反应。

4、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否则容易导致误诊。

除了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外,也需要一份保障。正如上文所说,药物过敏会演变为许多严重的疾病,那么,如果不幸患病,接受治疗,高昂的诊疗费、住院费以及营养费难以负担又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转移风险呢?当然有!提前买一份健康险!有了健康险,毫无疑问,我们平时住院看病的大量费用都能得到报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使看病不再困难。

声明:此文仅作为科普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