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季为何你就变“敏感”?听听免疫学专家怎么说
受访专家:王月丹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研究和教学,曾参与《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付东红
前几天媒体报道的“钟南山院士飞机上问诊过敏男童”,被当作一件幸事被大众津津乐道。男孩无疑是幸运的,突发不适能遇到名医救助,而且他的过敏症状较轻,并无大碍。
此事也让“过敏”问题再次受到公众关注。一年之中,秋季和春季都是过敏高发期。过敏可以只是个小毛病,如过敏性鼻炎、皮疹;过敏同样也可以危及生命,如食物、药物过敏导致的休克等。
平日里,过敏大多都跟过敏患者相关,或是跟意外事件绑定,但不代表它与其他人群无关。事实上,近年来全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的检出率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低龄患者还不少。
过敏有四类“速发型”最常见
“过敏”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医学名词。从字面上讲,它是对外界的某种物质或刺激的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应,如牙齿对冷热刺激的过敏导致疼痛。
但免疫学对“过敏”的定义十分严谨——为机体免疫系统对于某种抗原性物质再次免疫应答时,引起的以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和(或)功能紊乱为主要效应的免疫病理过程。
过敏的学名为“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根据发生的过程和症状不同,可以分为速发型、细胞毒型、抗原抗体复合物型和迟发型等4个类型,其中“速发型”最常见。一般来说,典型的过敏性疾病是指由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
与其他3种超敏反应主要导致组织细胞损伤的后果不同,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紊乱而导致病理症状的发生,其特点是发生快,症状说来就来,事先可以没有任何征兆。即使患者只接触极其微量的抗原(低于100微克),也可发病,因其对过敏原高度敏感。如果迅速脱离接触过敏原,并获得适当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迅速改善并完全恢复,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过敏样反应”与“过敏”有何不同
不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某些并非免疫应答的病理过程也可能出现与“超敏反应”类似的症状,且与之难以区分,治疗方法也有相似之处。这类情况被大家纳入过敏性疾病的范畴,称其为“过敏样反应”。例如,某些人对于非抗原性物质(如酒精)过敏,或者遇到寒冷、风吹等刺激性因素,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其实,“过敏样反应”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那些与超敏反应发生相关的成分不稳定或调节机制紊乱造成的。例如,肥大细胞膜不稳定、组胺酶活性低、某些神经末梢及其递质受体异常,等等。
与普通人相比,这类患者遇到过敏原时会更容易出现超敏反应的症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过敏体质”人群。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应该更加注意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因为在这些人的体内,对过敏原的超敏反应与过敏样反应之间是可以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而且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加重过敏的病情。
饮酒或吹风也是诱发因素
无论是典型的超敏反应,还是过敏样反应导致的过敏性疾病,其症状主要都是由导致过敏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而引起的。
组胺和白三烯都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抵御寄生虫感染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拿组胺来说,它可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等血管内容物外渗后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皮肤局部发红和水肿,形成皮肤斑丘疹、水疱和瘙痒,甚至疼痛等感觉异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荨麻疹或免疫性湿疹。若大量的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全身血管,导致其快速扩张,就可能使全身血容量相对不足、血压下降、局部微循环的灌注不足,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会致命。
此外,组胺和白三烯等物质还可以引起消化道和支气管的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消化道和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导致腹痛、腹泻、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与典型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患者遇到过敏原后发作不同,过敏样反应的患者常常是在某种因素或者作用的诱发下而发病的。如饮酒、进食刺激性或者不新鲜的食物、光照、皮肤划痕、受凉、吹风、生活规律改变、精神压力,这些均可成为过敏样反应的诱发因素。
总之,过敏是困扰很多人的顽疾,不能忽视其危害,应及时就医采取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注意保暖、防风、避免进食含有过敏原或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养成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和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多管齐下,才可能减轻,甚至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多事之“秋”怎么过
对于季节性过敏患者来说,现在的确算是多事之“秋”。
根据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时间节律性,临床上将其分为常年性过敏疾病和季节性过敏疾病。其中,季节性过敏主要是指患者过敏的症状具有季节性发作的特点,在春季、秋季等特定季节发病,或者在季节转换时发病。
有些典型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也具有季节性发病的倾向。这类患者往往对于某种或者某些在特定季节才出现的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比如,现在正值秋季,是秋季花粉过敏患者最难过的时期,他们会发生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对大闸蟹蛋白过敏的患者也只有在进食了秋季上市的大闸蟹后才会发生皮疹、腹痛和腹泻等过敏症状。
另外,某些过敏样反应的患者往往对于天气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当秋季气温变化频繁,或处于开学季生活规律改变的时期时,他们就容易出现打喷嚏、皮肤湿疹、荨麻疹和腹痛、腹泻等过敏样反应的症状。
在许多患者心中,季节性过敏已经成了顽疾。虽然患者度过了特定季节可以自愈,但季节性过敏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不能查出确切的原因,治疗只能是对症处理,无法去除病因,来年仍会复发。
那么,对于季节性过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其实,无论是季节性过敏,还是常年性过敏,都是“预防第一”。查找出过敏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是预防的关键。对于花粉等季节性过敏原引起的典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哮喘等)患者,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在花粉过敏季节离开花粉区,或者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接触花粉的机会。对于一些无法避免接触的过敏原,如某些尘螨抗原,可以采取脱敏治疗进行预防。而对于过敏样反应的患者而言,应做好防风保暖等措施,减少外界刺激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风险。
对于季节性过敏症患者的治疗,一般可以采取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扑尔敏等组胺受体抑制剂阻断生物活性介质对靶器官的作用,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减轻组织炎症和改善靶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过敏症状。
一定记住,对于过敏反应治疗是否用药及用药剂量,要遵医嘱,切不可擅作主张。如同文章开头提到的钟南山问诊男童一事,最终钟南山认为男童的皮疹为食物过敏,可以自行缓解,无需特别治疗。一些抗过敏药物具有嗜睡和精神不集中等副作用,服用后不能驾驶汽车或进行精细化工作,因此患者用药要多加留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门诊说病
别把这种鼻炎当感冒
韩英娜
季节交替之际,身边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的人也多了起来。但经过医生诊断,其中不少人并非得了感冒,而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或是鼻子出现了过敏样反应症状。医师提醒,由于鼻炎和感冒的初期症状相似,患者本人不容易分辨,若自行使用感冒药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诊断。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以发作性喷嚏、流涕和鼻堵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它还会伴有眼痒流泪、咽喉干痒咳嗽、耳道内瘙痒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有两大不同,一是不发烧,二是没有明显的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有的患者在打喷嚏时自行服用感冒药,刚开始可能有些效果,因为感冒药含有扑尔敏等镇静药的成分,有解除鼻黏膜充血、缓解鼻腔中毛细血管肿胀的作用,但一停药,相关症状又会出现。还有的人连续用了两周感冒药,症状仍然没有好转。
防治过敏性鼻炎,可以采取防护、饮食、运动、药物和清洁鼻腔等五个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最佳方法是阻断环境中的过敏原。对已经明确的过敏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比如,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使用口罩、鼻用空气净化器等防护用具。
一定要及时服用抗过敏药。过敏性鼻炎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支气管哮喘,以及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另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常感觉鼻腔堵塞,经常用海盐水等鼻腔清洗剂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作者: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医师)
健康知识
病情轻重可自判
发生过敏反应,在暂时无法就医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病情轻重呢?
轻症过敏反应一般包括鼻塞、打喷嚏、眼睛瘙痒;皮肤瘙痒;出现高于皮肤的红疹(荨麻疹)等。重症过敏反应主要指呼吸困难,有喘鸣音或哮鸣音;面舌肿胀;休克征象,如虚弱、口渴、皮肤苍白等。
轻症过敏反应通常无需特别干预,不会危及生命。其实被蚊子叮咬后皮肤红肿的现象也是过敏的一种表现。脱离过敏原后,症状会逐渐缓解。就像秋季花粉过敏患者,只要度过秋季,过敏症状就消失了。
重症过敏反应会导致包括呼吸道黏膜在内的全身多处皮肤和黏膜水肿,进而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直至过敏性休克,不及时处置是会有生命危险的,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当然,对过敏症状需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以防从轻症转为重症。具体治疗交由医生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