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诊疗常规 《哮喘》

文 / 李乘医生
2019-04-30 00:24
针灸诊疗常规 《哮喘》

针灸诊疗常规 《哮喘》

【概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哮与喘有别:

①喘以气息而言,哮以声响而言。喘指呼吸困难;哮指喉中哮鸣有声。

②哮证有宿根,为一种经常发作性疾病;喘证则多并发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③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其主因为宿痰内伏于肺,可由于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产生气机逆乱、触动宿痰而发本病。其病机在肺,相似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

诊疗要点

诊断依据

1.哮为喉中喘息有声。

2.喘为呼吸气促困难。

3.二者兼有为哮喘,可由久咳不愈发展而来。

辨证要点

一、寒证

1.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

2.痰白而粘,或稀薄多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3.兼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

4.舌苔白滑,脉浮紧。

二、热证

1.胸闷气粗,咳喘阵作,痰稠而粘,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口渴喜饮。

2.兼头痛,发热,微恶风寒等表证。

3.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虚证

1.气短难续,语声低微,动则汗出。

2.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或痰少而粘,盗汗咽干,五心烦热。

3.舌红少津,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或软而无力。

【治疗常规】

根据病因属热痰、寒痰,由此可分为热证、寒证;根据邪正盛衰可分为虚证与实证;根据发作的特点,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临证时当分虚实寒热,发作、缓解,辨证论治。

一、辨证治疗

1.寒证

治法:辛温解表平喘。

取穴:肺、定喘、膻中、列缺、风门、丰隆。

手法:泻法。肺俞可加灸。

2.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平喘。

取穴:肺俞、定喘、天突、尺泽、风池、丰隆、大椎。

手法:泻法、浅刺。肺俞、定喘、大椎点刺加罐。

3.虚证

治法:滋补脾肾平喘。

取穴:肺俞、脾俞、膏育俞、肾俞、气海、定嘴。

手法:补法加灸。

二、标证治疗

1.发作期单刺双侧孔最穴。用30号毫针,进至1~2分,导气双向传导。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数次。寒、热证均可用。一个小时内即可平喘。

2.发作期单刺双侧鱼际,进针1寸深,强刺激,每5分钟捻转一次,留针20分钟。亦可加用定喘穴。即时定喘作用极佳。

三、灸法

1.痰痕灸

选穴:主穴:大椎、肺俞、孔最、天突。配穴:身柱、膏育、腹中、气海、肾俞。

手法:此法适用于缓解期病人,均在夏季伏天(7~9月份)灸治。每年灸一次。每次选1~2个穴位。用小号艾炷。灸5~9壮。

2.线香灸

取穴:肺俞、定喘、天突、腔中、中府。

手法:此法适用于虚损之体,咽痒喘息之虚证。用线香点灸,以穴位处爆响为度。每次2~3穴,各一壮。隔日一次。

四、电针

取穴:孔最。

手法:取双侧穴,加28号1寸毫针,进针3~5分,导气向双向传导,施以泻法。其后双侧加电针,连续波,频率为150左右,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通电30~60分钟。即时平喘作用很好。

五、耳针

取穴:交感、气管、肺、平喘、喘点、神门、咽喉、脾、肾、内分泌。

手法:以气管、肺、喘点、平喘为主穴,每次加随证配穴2~3个,用毫针留针刺或埋豆之法均可。

六、梅花针

发作期用梅花针叩打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15分钟、两侧胸锁乳突肌15分钟可平喘。

七、刺血疗法

选用曲泽、委中、太阳、肾俞穴或耳后静脉,每次1~2穴,点刺三棱针挑刺出血1~2毫升。每日1次。往往可收奇效。

八、穴位注射

取穴: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丰隆、身柱等。

手法:每次选2穴,用自家血(本人静脉血3ml,加入维生素C100mg(2ml)混合后用);扑尔敏注射液(扑尔敏2ml,加注射用水5ml);胎盘组织液,每穴注射0.5~2ml。一日一次,自家血一周二次,10日为一疗程。

九、穴位埋线

腔中穴上方两侧各1cm处分3次用I、Ⅱ号羊肠线,7天埋一次。

十、激光照射

用小功率氩氛激光照射穴位,每日2~4穴,每穴2~5分钟。10~15次为一疗程,可使哮喘发作缓解。

十一、穴位贴敷

用消喘膏(冬病夏至消喘膏),选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在夏季初伏、二伏、三伏各贴1次。连续贴3次(3年)。具有提高机体御邪能力,减少发作的作用。发作期、缓解期均可用。

注意:以上诸法可灵活选用,可一洗单用,亦可多法合用。若穴位外疗法效果不显,哮喘持续状态者,应即配合它法。

【疗效评定】

1.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可参改其他客观指标。

2.减轻: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

3.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一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可参致其他客观指标。

针灸诊疗常规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