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闷或为哮喘前兆,专家支招控制哮喘
南方农村报讯 5月1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气道疾病防治:从现在开始”。随着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14岁以上哮喘患病率为1.24%。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区主任吴健特别提醒,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如未予足够重视,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引起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患者除了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外,还应尽可能避开可能诱发哮喘的因素,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机会。
环境因素诱发哮喘
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严重者可伴有哮鸣音,患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吴健介绍,哮喘多由基因-环境互相影响所驱动。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过敏。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等)、室内变应原(空调、地毯、毛绒玩具、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等)、食物过敏原(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③药物因素。如普萘洛乐、阿司匹林等;④非变应原因素。如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焦虑、烟雾(包括烟草、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气味(香水、天拿水)等。
“临床上,哮喘多见于儿童和老人。”吴健表示,哮喘患儿多数是过敏体质,可能一出生就有奶癣、湿疹等问题。中老年人哮喘多数跟呼吸道感染有关。
流行病学也显示,邻近马路(中心距离50
“抗炎+解痉”联合治疗
吴健指出,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抗炎+解痉”联合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哮喘,减少急性发作的机会。然而,临床上不乏有患者用药不规范,或是只用“救急”的支气管舒张药物,哮喘还是反复发作。随着病程延长,将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引起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造成慢阻肺。
原则上,哮喘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在哮喘急性发作时,采用快速舒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如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等);吸入抗胆碱能类药物、速效茶碱;或者含有福莫特罗的联合制剂。而在哮喘缓解后,还需要长期使用抗炎、控制哮喘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信必可、舒利迭、启尔畅等);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抗IgE抗体等。
对于重度哮喘患者,还可加用M受体拮抗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铵,以改善肺功能。
“气短”或为哮喘前兆
吴健强调,除了常规治疗外,哮喘患者还应加强自我管理,这也是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
1.正确掌握吸入剂、气雾剂等的使用方法。哮喘用药的吸入型激素,剂量单位仅为微克,全身副反应小,相对是比较安全的。正确吸入药剂,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2.哮喘日记。记录每天哮喘病情变化,一般包括白天、夜间症状,呼气流速峰值(PEF。患者自备峰流速仪吹气),使用药物名称、剂量、次数等。患者能够从日记中加强对自身病情的管理,也方便医生掌握病情变化,调整给药剂量,指导患者达到哮喘完全控制。
3.避免各种可能的过敏原。对于哮喘患儿,如过敏原检测高度提示某种物质过敏,且IgE很高,哮喘控制不好的,建议做免疫(脱敏)治疗。
“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和表现,如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减少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吴健表示,哮喘急性发作可有咳嗽、胸闷、气促等先兆症状,除此,如果患者的PEF值较平常的基础值降低20%以上,也需要警惕近期急性发作的风险。患者可适当增加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的用量,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