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哭声未绝,湿疹、鼻炎反复发作,孩子家长如何自救

文 / 黄圆媛医师育儿
2021-01-11 18:34

元旦刚过,一则“大头娃娃”的新闻就抓住了大家的心:一个才5个多月的孩子,脸上肿得发亮,眼睛睁不开,毛发增多,“两个月没有长过身高,每个月都在胖”,呼吸随时有可能暂停……

网上清一色在谴责无良商家,“毒奶粉”的哭声还没绝,“激素膏”又出现在了母婴市场上。除了要求有关部门严惩无良商家,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我们的家长自己,还可以做什么?

因为专业原因,我接手过很多小患者,大部分都是已经跟医院打过无数次交道,孩子的问题却反反复复甚至越来越严重。从他们给我的信息表里,我发现这些孩子家长的做法大同小异。

在这次的“大头娃娃”事件里,这个孩子的家长,跟大多数宝爸宝妈育儿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特别。“孩子生病了就吃点药”,“起了疹子就抹点湿疹膏”的处理方法,大部分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不是孩子出现了这么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个习惯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最可怕的是,有的家长甚至会自行诊断,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用药。心太大了啊!人的身体机能复杂牵连,有专业系统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需要各种检测排查之后才能确定病因,给出方案。

如果在网上看几篇文章就能看病,那我们那些医学生累死累活是为了什么?

回到这个孩子身上,幼儿湿疹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大概在宝宝出生10-15,脸上会长出小疙瘩,眉毛上有浮皮样的东西,脸颊、脖子上有小红疙瘩,一晒太阳就增多,这就是湿疹。可以不用药。如果比较严重,一般用含有少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膏涂抹,好了之后立刻停用。

但湿疹麻烦就麻烦在,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复发的皮肤问题。湿疹又叫特应性皮炎,所谓特应性,就是一种先天的容易过敏的体质,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有可能复发。当家长第一次使用激素药膏,一抹就好之后,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依赖,每次复发就找出药膏来抹。

但是我们讲过,湿疹往往与过敏有关。牛奶、鸡蛋、鱼是比较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植物中的小麦、棉麻也容易造成过敏反应。母乳喂养时,发现孩子有湿疹,妈妈可以试着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如果把这些都停掉,宝宝湿疹好转了,那么在宝宝3个月以内,妈妈都不要再吃这些东西,宝宝的辅食里也不要添加这些食物。

如果停了这些食物,换掉了容易过敏的衣物棉被,湿疹还是没有减轻。家长需要做两手准备,一个是检查宝宝洗澡用的水。以前有过这样的案例,宝宝不用自来水,改用家里自己挖的井水,湿疹就减轻了,可能是水管里杀菌的氯刺激了宝宝的皮肤;另一个,妈妈可以去做一个系统的过敏原排查,看看是否接触到其他的过敏原。

有湿疹的宝宝容易出尿布疹,如果对棉布过敏,尿布最好使用棉布的,而且,旧的棉布要比新的好。保持宝宝臀部干净、干燥,室温不要太高。

过敏性疾病在能明确过敏原的情况下,治疗的首要措施是避开过敏原。当不能确定过敏的诱发因素,或者即使主动避免过敏源但症状改善有限,甚至造成严重的身体不适,才需要药物对症状进行缓解。这类做法适用于儿童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湿疹、肠胃不适以及眼部、肛门等瘙痒。

(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在临床应用很广泛,价格低廉,口服或者鼻用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鼻塞、鼻痒、眼痒和流涕等症状,在一岁以内的婴幼儿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异丙嗪,但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可引起口渴、困倦等中枢抑制作用,此处的中枢抑制作用不仅仅只是我们所理解的犯困,疲倦等症状,它还会影响机体的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推理、语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药物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多用于相对年长的儿童鼻炎的对症缓解。

(2)皮质类激素:皮质类激素可以通过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是有报道反应长期吸入高剂量可引起4-10岁患儿发育迟缓,而且长期应用激素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如“满月脸、水牛腰”等。亦有很多家长不能接受长期应用激素进行治疗控制。

(3)肥大细胞稳定剂:为色酮类药物,阻断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主要为眼部、鼻部的局部用药,但起效较慢,可用于对花粉过敏者的花粉播散季节前预防用药。

(4)抗白三烯受体:是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适用于伴有下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如同时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等),常与鼻喷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那么对于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问题,还可以怎么做?

在我临床二十年医生生涯中发现,避开过敏原,调理体质,进行饮食控制,可以规避很多由后天失误喂养造成的、发展到后期甚至需要开刀才能解决的疾病。父母需要遵照科学喂养方式,保证孩子不积食、正常排便,同时注意保暖和防护,搭配锻炼增强身体机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