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小骨并脱位,后方固定稳寰枢

文 / 强骨护脊健康讲堂
2020-11-19 10:15

以下为笔者在梁德主任、江晓兵教授团队学习期间所见寰枢关节后方内固定+C3-6颈后路单开门术。

【病情介绍】

男性患者,64岁,因“四肢乏力10余年,加重3月”入院。

查体:一般情况:颈椎生理弯曲存在,压痛、叩击痛(-)。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轻度受限。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感觉:左上肢、右下肢针刺感减弱。肌力: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双下肢远端肌力3级。反射:四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病理征:双侧Rossolimo征(+),双侧巴氏征(±),左霍夫曼征(+),左侧查多克征(+)。

【术前资料】

【诊断及治疗】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1.齿状突游离小骨伴椎管内囊肿形成 2.寰枢关节脱位 3.颈部脊髓损伤 4.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齿状突游离小骨,寰枢关节脱位且颈2椎体后方有囊肿压迫,上颈段受压严重,颈部脊髓损伤。下颈段椎管狭窄,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符合影像学改变,因此要求尽快行手术治疗,以尽快解除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综合评估后行“寰枢椎复位融合钉棒内固定术+C3-6单开门”。

【术后资料】

【手术前后对比】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齿状突与枢椎椎体分离的一种少见病例,本例患者幼时有外伤史,考虑外伤导致的齿状突缺血坏死超过数月、数年,头侧骨化中心与C2椎体难以融合,随着生长发育,韧带向上牵拉后形成的直生性齿状突小骨。

本例患者齿状突游离小骨,寰枢关节脱位且颈2椎体后方有囊肿压迫,上颈段受压严重,颈部脊髓损伤,下颈段颈椎管狭窄,采用后路寰枢关节内固定、C3-6单开门、C2下椎板C7上椎板潜行减压术后,患者寰枢椎得以稳定,C2后方囊肿消失,下颈段椎管空间增大,颈脊髓受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