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晕的三大认识误区,看您是否踩坑
头晕是很常见的问题,昏昏沉沉的非特异性头晕,天旋地转的眩晕,行走左摇右摆的平衡障碍以及可以导致意识障碍的晕厥前状态,具体症状差异很大,具体引起其病因更是多种多样,脑子病可以导致晕,内耳前庭器官病变也可以晕,心脏问题可以晕,精神心理因素更是头晕的常见原因,然而,很多人对于头晕的理解却是片面的,一旦头晕就知道往“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问题上去靠,总是想着吃些或者静脉滴些所谓“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头晕症状,殊不知这些是关于头晕最大的认识误区。
我头晕因为颈椎病吗,远不是您想得那样
颈椎病容易引起头晕,这是很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您不知道是颈椎病发病率虽然比较高,但引起头晕的情况实属少见,无论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资料报道,可以引起头晕的颈椎病占所有颈椎病病人最多不超过5%,也许您会说,我就是那5%,然而,您更不清楚的是可以引起头晕问题,除了颈椎病至少还有六大类几十种,当您被诊断为颈椎病引起头晕时,先问一下,有没有人为您排除其他几十种疾病,下面我将就以下几点为大家详细解释为什么头晕和颈椎病关系不大
第一,颈椎病到底会引起什么症状首先我们得知道颈椎是什么,颈椎就是连接头骨和身体的“脖梗子”的骨性支架,由7个椎骨连续而成,向下联系胸椎、腰骶尾椎共同形成了脊柱,人脊柱没见过,羊蝎子吃过吗,就是羊的脊柱,那么颈椎病也就好解释了。
根据最新的全国权威专家们的意见整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化变形导致的其相邻的结构改变,并累及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导致影像学改变(也就是我们拍片子提示的“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并且出现临床症状的一大类疾病,也就是说颈椎病的诊断必须要有颈椎病变能解释的通的相应症状,并且专家们明确提出,即使片子看到了颈椎某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如没有相对应的症状也不能诊断为颈椎病。
为什么要加上这一句?因为颈椎拍片子看出问题的机会很大,但是有问题未必引起症状,病人去看的症状更未必是这个问题引起的,比如,您因为咳嗽去拍胸片,结果发现胸部皮肤下有个脂肪瘤(小油疙瘩),您能说咳嗽就是它的事儿吗,颈椎病之所以可能引起相应症状,主要因为它对于周围神经、血管、软组织的挤压压迫,从而引起相应的胳膊、手麻木,无力,颈肩酸胀等等,再严重的压迫脊髓引起大小便障碍、肢体麻木无力等问题,而引起头晕则是在它影响了从颈椎中穿过给脑部供血的血管才有可能(椎动脉),然而这根血管受到压迫,引起的晕不是昏沉不稳,而是天旋地转的眩晕,更可能会行走不稳甚至无法行走,并且常常还伴有说话含糊、喝水呛咳、肢体无力麻木。
第二,为什么我的头晕,按摩了颈椎就能明显好转有些人的“头晕”并非是真正的晕,而是头颈部的酸胀、紧缩感等不适,通过颈部的轻柔的按摩、理疗等方式是可以得到缓解的。这部分人可能是颈型颈椎病,或者是紧张型头痛、颈源性头痛等问题,这类疾病的治疗本来就可以通过按摩、理疗等方式。另外,有些头晕本身就是“自限性”,即使不做任何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它自己也会好。
第三,为什么我吃了“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头晕就能好对于“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您可以看一下成分或配方,很多都是改善血液循环或者“活血化瘀”的成分,还有一些含有一些消炎止痛的成分,这类药物能有效,它也不是针对于“颈椎病”,而是在于改善脑部、内耳前庭器官等部位血液循环和改善酸痛、胀满的感觉。
图中红色结构为椎动脉(图片来自网络)
我头晕因为脑供血不足吗,就没有这个病
很多人有头晕的问题,很多人也被诊断过或者是自认为是“脑供血不足”,但实际上,脑供血不足这个诊断,早已被主流医学界所废用50年了,其实“脑供血不足”最早的时候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医生开始发现一些病人存在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他们会出现这条血管短时间的缺血性症状。如偏瘫、偏身麻木、说话含糊等。所以,医生们据此推测上述症状就是因为颈动脉的局部狭窄所致的其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故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现在被认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所以按照“脑供血不足”的理论,就是脑组织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这只是当时人们推测的一种状态。它到底存不存在?在当时没人说得清楚,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医生们发现这种状态不存在,很多血管狭窄很轻微甚至是没有明显狭窄的病人会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而血管狭窄很严重的病人却没有这些症状。所以在20年后的70年代,“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逐步被废用。
为什么人们会把头晕和脑供血不足联系在一起
因为在医生们逐渐认可“颈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后,又将这个概念引申到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从而产生了大名鼎鼎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脑部供血的四根大血管,前面两根在气管两侧我们能摸到它的搏动,叫做颈动脉,主要是给大脑前三分之二供血,还有两根相对细一些,穿行于颈椎中间,叫做椎动脉,主要给大脑后三分之一以及小脑脑干供血,很多朋友可能知道,小脑(包括脑干的部分结构)主要负责人体平衡功能,这个部分的缺血会导致严重的头晕(多是眩晕),往往伴有站立不稳甚至无法行走,所以当时的医生推测很多人的头晕就是椎动脉的“供血不足”,从而就有大量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被诊断,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椎基底动脉问题往往不仅仅会引起头晕,还有肢体无力麻木,言语含糊不清,甚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而仅仅是头晕的症状,往往与“供血不足”没有关系,反而是耳源性(前庭器官)眩晕、心理因素、睡眠障碍等等其他问题所导致,所以,我之前的视频曾反复强调过,头晕的原因至少有七大类几十种,也曾给大家专门列举过,所以,当您在出现头晕症状的时候,不要急着给自己下“脑供血不足”的诊断,要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让专业的医生帮您判断头晕的原因,治病治病根才有可能治得好呀。
图片来自网络
反复头晕,多项检查没问题,什么原因
临床上还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类头晕病人,经常往返于各家医院,各相关专科,看过多位医生,做了很多检查,试了很多治疗方式,最终呢?各项检查结果没有大问题,或提示的问题难以解释其头晕症状,治疗的效果不理想。
这种头晕主要有四个特点:
躺着或坐着不动时候不晕或是仅有轻微的头晕,一旦站立、行走时头晕随即加重,虽说不至于晕倒或行走偏斜但自己总是觉得“不稳当”,甚至需要人搀扶行走。
头晕症状往往是在某一次严重的头晕后出现,如在耳石症、梅尼埃病等疾病后,或一些较大情绪波动的事件之后出现的,如生气、悲伤或因手术、外伤引起的情绪紧张,从此之后便留下了反反复复的头晕、昏沉不适的感觉。这是一种慢性-持续性问题,一般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每个月至少15天出现头晕。
往往在用眼的时候,像看书,看电视,特别是看到快速移动的物体,如在马路上看快速行驶的汽车,这些时候头晕也会加重。
这类疾病又往往是个排除性诊断,经过正规医院就诊,已排除了脑部、耳部、眼部等明确的其他问题。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头晕问题——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这种疾病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其实很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排在所有头晕性疾病的前三位。
图片来自网络
到底该如何治疗PPPD?
药物治疗,这种问题,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的药物作用不大,需要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但这需要专业的医生的判断和指导,并需要服药较长时间。
前庭和平衡的康复治疗。因为这种疾病是耳、脑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的,所以治疗上,需要进行这方面功能的锻炼。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坚持训练,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精神心理的医生帮助病人进行情绪疏导并让他了解自己的问题,因为这类头晕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服药和坚持训练,只有病人本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接受了这个诊断,他们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病人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其不良认知,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慢性头晕都是PPPD,它也有它的特点,所以当您长期反复出现头晕的时候,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关于头晕的三大健康谣言,希望对您正确的认识头晕问题有所帮助。